98學年下 作業說明及評分方式作業方式1.服務學習-完成服務活動的紀錄照相、服務學習分組紀錄表、服務學習反思單。2.選擇一個您所就讀系科相關的專業中文題目(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或者其他專業課程老師要求的報告題目),並列出中英文關鍵字-可利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等資料庫協助您訂定題目。(全班同學的題目不能重複,第四週前繳交給學藝)3.利用本學期所教的各種檢索工具,蒐集您所訂題目的參考資料,並依照參考書目格式列出 (1)大仁圖書館館藏目錄。 (2)其他圖書館館藏: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國家圖書館華文知識入口網-國內圖書館館藏目錄。 (3)中文資料庫: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CEPS)、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大陸)等。全文的取得: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 (4)西文資料庫:SDOS (ScienceDirect OnSite)、SDOL (ScienceDirect OnLine)、Wiley InterScience等。4.報告格式的寫作練習。成績計算方式校內服務學習(服務學習反思單、分組紀錄表、參與服務表現) 10%課堂參與及討論(包括上網討論)  10%作業成績(包括體驗學習、參考書作業、資料庫查詢、報告的寫作練習等) 60%期末 20%注意事項1.服務學習課程各事項,參見大仁科大「圖書館資源利用」課程-服務學習規定。2.作業一次沒交,學期總成績即不及格。3.遲到及缺曠課:遲到及缺曠課扣分,以倍數累計方式扣分。遲到扣分方式-(1) 0.5 (2) 1.5 (3) 3 (4) 3.5 (5) 5 (6) 7.5缺曠課扣分方式-(1) 2 (2) 6 (3) 12 (4) 20*事假請事前請假,銷假請出示證明。4.期末上機及筆試考試:期末考試成績達12分(含12分)者為及格。5.作業格式一律為A4格式。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學年下 教學目標及大綱壹、教學目標:一、知識方面-1.了解服務學習的基本理念。2.認識圖書館環境、功能和服務,及圖書資料的分類與排架、熟知及利用基本工具書。3.熟知線上公用目錄查詢系統、圖書與期刊聯合目錄及館際合作系統。4.利用線上資料庫檢索資料、利用網路資源檢索資料。5.報告寫作內容及格式。二、技能方面-1.具備基本檢索技巧及有效利用圖書館各項檢索工具,使學生具實際掌握及利用知識的能力。 2.能精確選擇、評估、組織及使用圖書館資源。 3.設計及執行有效的圖書館檢索策略,與呈現有用的資訊。三、人格發展- 1.社會學習-教育學生關懷社會,並具服務的能力及熱忱,同時更愛惜圖書館各項資源及設備。 2.使學生學習「如何學」的能力,並養成持續閱讀及研究的習慣,成為終身學習者。 3.資訊素養的培養及訓練。貳、教學大綱:一、服務學習概念初探二、圖書館概論及使用指引:圖書館的意義、起源、功能及類型;本校圖書館館舍分佈、服務項目及閱覽規則三、資料的組織及服務學習體驗四、參考工具書介紹:書本式參考工具書介紹五、館藏查詢-線上公用目錄(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1.線上公用目錄查詢系統(WebPAC)2.圖書與期刊聯合目錄3.整合式圖書館查詢系統六、資料庫1.中文資料庫:聯合知識庫(報紙)、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Airiti Library)、Read台灣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大陸)2.西文資料庫:電子書、數位化論文(ProQuest)、SDOS、SDOL、Wiley InterScience等。七、網路資源的蒐集與應用:專業學術研究網路資源、開放取用(Open Access)八、蒐集資料的方法與流程九、檢索策略與檢索技巧十、報告寫作與格式:題目的訂定、報告撰寫的內容與格式、 參考書目的寫法(APA、MLA、Chicago Manual of Style書目寫法比較)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把傷痛留給愛你的人昨晚(12.18)十點多,外甥接到同班同學車禍重傷的消息,他到處打電話及msn告訴同學這個壞消息,也一直在等同學進一步的訊息,他雖想衝到醫院,卻被我阻止。此時,到醫院徒增同學父母親的痛:我的孩子不是早上,還跟他們一樣到校,如今卻與死神搏鬥。我要他為同學祈福,你們目前能做也只有這些…… 零晨兩點傳來同學的噩號,他眼淚掉了下來…… 下星期二就要拍畢業照,再一星期就要畢旅了,突然失去了一個好友。 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卻被開快車的人奪去了生命,整個人被撞得變形了,同學又痛又不捨。 我傳簡訊給外甥: 把傷痛留給最愛他的父母及朋友,很殘忍吧! 隨著年紀的增長,你們會面對更多的生離死別, 但也很快又健忘了, 希望朋友的離開,能讓你們更珍惜自己! 希望我學校的孩子們都能珍惜生命,真的不要把傷痛留給你身旁所有愛你的人。 祝福你們!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資源(六)-文獻被引用情況F.文獻被引用情況一篇文獻被引用的次數,反應該文獻被其他後繼文獻引用的頻率,被引用愈多,表示影響越深。引文索引資料庫:SCI、SSCI、TSSCI、A&HCI,提供文獻被引用次數之資訊外,索引摘要資料庫如Scopus、EBSCOHost、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搜尋引擎如Google Scholar、CiteSeer都有此功能。a.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 (簡稱 JCR Web)資料庫系統JCR Web是美國Thomson Reuters所建置之網際網路版期刊引用文獻評比統計資料庫系統。該系統收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及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兩大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之超過三年以上(但有部分不在此限),由60餘個國家的3,300家出版商出版之8,000餘種學術期刊,每年於夏季時出版前一年度之資料。本資料庫特有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立即索引(Immediacy Index)、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Life)及引用半衰期(Citing Half-Life)等皆可引導使用者瞭解某一期刊在某一主題、年度、或國家之整體學術表現,更進而協助如圖書館、出版單位、期刊編輯、學術作者等對學術期刊之管理及利用。JCR Web分為下列兩種版本:Science Edition收錄科學技術類期刊6,400餘種,主題涵蓋160 餘種;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錄社會科學類期刊約1,800餘種,主題涵蓋40餘種。【參考http://www.stpi.org.tw/fdb/jcr/index.html】b. Web of Science (簡稱 WOS)為美國Thomson Reuters於1997年間建置之網際網路版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系統,提供使用者理、工、醫、農、人文、及社會科學等各學科領域之文獻書目、作者摘要、及引用文獻等資料。該系統收錄期刊超過 10,000種,每週更新其內容,每年提供超過110萬筆書目及2300萬筆引用文獻資料。本資料庫特有之文獻間相互引用關係檢索,不但提供研究人員更完整之研究參考資訊,更可依循前人研究軌跡,進一步瞭解同儕及競爭對手之研究。WOS 共涵蓋下列三大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收錄科學技術類期刊計7,000 餘種(較光碟版約多2,000餘種),涵蓋主題約150餘種。收錄年限於2005年已回溯自1900年起,1991年起之資料含作者摘要。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社會科學類期刊計2,200 餘種,亦從近3,300種科技類期刊中挑選相關資料收錄,涵蓋主題約50餘種。收錄年限自1956年起,1992年起之資料含作者摘要。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人文藝術引文索引收錄藝術人文類期刊計1,200 餘種,亦從近7,000種科學和社會科學類期刊中挑選相關資料收錄,主題藝展評論、戲劇音樂及舞蹈表演、電視廣播等。收錄年限自1975年起,1999年起之資料含作者摘要。http://scientific.thomson.com/mjl/此網站可利用瀏覽或查尋功能查看SCI、SCIE、SSCI收錄的期刊。【參考http://www.stpi.org.tw/fdb/wos/index.html】c. Taiwan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TSSCI)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建立我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有效評估社會科學研究發展之量化指標,分析我國出版的核心社會科學期刊被引用情形以瞭解各學術期刊之影響力,瞭解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之論文在國內被引用的情形以評估其研究績效。主要包括三部分引用文獻索引(Citation Index)、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收錄期刊查詢(Journal List Options)。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此網站可能查看TSSCI收錄的期刊。d. Scopus(http://www.scopus.com/)Scopus是由全球超過 500位使用者以及圖書管理人員所共同設計發展而成。涵蓋超過15,000種期刊之摘要及參考書目,提供「引用文獻追蹤」功能,引用文獻、相關文獻及被引文獻查尋,以及引用次數分析等,一探每年被引用之影響力。並提供期刊分析系統,透視某一學科領域,各學術期刊每年被引用分析、發表總篇數及影響趨勢【參考http://taiwan.elsevier.com/scopus.htm】e. Google Scholar(http://scholar.google.com.tw/) 學術資源整合性搜尋,Google 學術搜尋結果都是一系列學術文件,檢索結果提供文獻篇名與作者、被引用次數(cited by)、出處、相關文章、文獻格式、網頁搜尋,把這些文章歸類在一起,可讓我們準確地衡量研究所帶來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在該領域中呈現不同的研究成果。f. CiteSeer(http://citeseer.ist.psu.edu/)是NEC建置,主要收錄電腦科學領域,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有︰檢索相關文獻,瀏覽並下載論文全文;查看某一具體文獻的“引用”與“被引”情況;查看某一篇論文的相關文獻;圖表顯示某一主題文獻(或某一作者、機構所發表的文獻)的時間分佈。  查看某一具體文獻的“引用”與“被引”情況,CiteSeer可以列出該文獻的主要參考文獻,包括每條參考文獻的被引頻次、參考文獻在來源文獻中的上下文及參考文獻的全文;同時還可以獲得該文獻被其他後繼文獻引用的資訊。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資源(五) -開放取用(Open Access)網路資源(五)- E.開放取用(Open Access)開放取用指在網路環境下傳播及出版學術資訊的一種新方式,允許人們自由獲取公共網路上的學術文獻,對這些資訊進行包括閱讀、下載、拷貝、傳播、檢索等處理。開放取用,依照布達佩斯會議宣示(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s, BOAI)文件內容而言,包括「自行典藏」(Self-archiving)與開放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兩種。前者指的是,由學者利用相關工具,將本身發表的期刊論文典藏在開放式的電子檔案(Open electronic archives),包括個人、機構與學科領域等三種;後者指的是,學者利用相關工具建立開放式取用的平台,以發行數位期刊,提供開放、自由的資訊供大眾使用。如:SPARC、PLoS、PubMed Central、DOAJ等。 a. ArXiv.org e-Print archive (http://arxiv.org/)arXiv.org e-Print archive知名的Open Access網站,由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維護,收錄物理、數學、電腦科學、定量生物及統計學等共49萬多篇的預印本。b. BioMed Central -The Open Access Publisher (BMC Open Access Journal) (http://www.biomedcentral.com/info/libraries/oajournals)由倫敦生物醫學中心提供180多種BMC Open Access Journals(生命科學和醫學公開存取全文期刊),主題包含生物化學、生物資訊、免疫學、健康服務研究、微生物、基因學、神經科學等。第一次使用需註冊。BioMed Central的雜誌上所有研究文章全都經同行評審,包括醫學BMC-系列,都採用“公開同行評審”,即要求評審人員在評論上簽名。BioMed Central雜誌包括《生物學雜誌》等一般期刊,也包括專論某一個科目的專業期刊,如 BMC Bioinformatics《BMC生物信息學》、Malaria Journal《虐疾雜誌》。BioMed Central除非特別說明須訂閱,多數電子期刊都可以公開取閱。 c. 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bepress") (http://www.bepress.com/)免費存取Berkerly電子出版品的Open Access網站。提供Berkeley 電子期刊(Electronic Press Journals);機構典藏及出版前、研究中報告(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 Preprints/Working Papers http://researchnow.bepress.com/workingpapers.html);Monographs & Newsletters。同儕評鑑期刊收錄之學科範圍包括經濟、商業、法律、政治政策及國際研究、健康與醫學、科學及技術等。另專門設置法律及生物統計兩個主題之研究中報告(working papers)的網站COBRA: Collection of Biostatistics Research Archive ( http://biostats.bepress.com/),法律bepress Legal Repository (http://law.bepress.com/repository/)d. Caltech Library System Caltech Collection of Open Digital Archives(CODA)(http://library.caltech.edu/digital/)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職員的學術文獻數位典藏系統,包括在期刊發表的論文,碩博士論文,會議論文的全文, 學科範圍以理工科學為主。收錄電子資源(包括電子期刊、與OAI的資源…)、電子博碩士論文等等,主題涵蓋航空學、應用數學、應用力學、應用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工程、化學、民用工程、電腦科學、控制&動態系統、地震工程、電機工程、工程科學、環境科學&工程、地質學和行星科學、人性&社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機械工程、物理學。Caltech所提供的每一種資源皆為一獨立的Repository ,同時結合OAI 的機制,為一龐大的OAI data provider。e. CiteSeer.IST (Scientific Literature Digital Library) (http://citeseer.ist.psu.edu/) CiteSeerX (Scientific Literature Digital Library and Search Engine) (http://citeseerx.ist.psu.edu/)CiteSeer收錄現今電腦與資訊科學重要研究資料,至今超過76萬筆的文件資料,該網站能夠提高檢索科學性文獻之機能、效益與及時性,users可以免費使用資料庫中所有的文件與引文資料之摘要、全文。收錄涵蓋電子計算機科學、工程、科學相關電子文獻,涉及的主題包括:網際網路分析與檢索、數位圖書館與引文索引、機器學習、神經網路、語音辨識、人臉辨識、搜索引擎、音頻/音樂…等,可將各文章之引用情形進行整理統計, 亦能針對特定主題、關鍵字加以搜尋, 同時瞭解該文獻引用其他文章和被引用的情形。 CiteSeerX 可檢索1,077,967 articles and 20,328,278 citations f. CogPrints (http://cogprints.org/)收錄包括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哲學、語言學、電腦工程等六大學科領域之相關期刊論文或作者自己的學術研究的Open Access網站。根據arXive的模式建立的,並從各種期刊選取部分論文,成為電子檔案夾,可將自己的研究文件存放於此,使用需先註冊,可依據使用者之需求自動將新進的preprints email給使用者。可經由檢索、出版年或主題找尋所需的文件。g.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http://www.doaj.org/)提供全文, 免費, 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其目標在收錄所有學科及語文之公開取用期刊。,目前已收錄約3千多種期刊,其中1215種可以檢索到article,目前有196542篇收錄在DOAJ中。主題有農業及食品科學、生物及生命科學、化學、健康科學、語言及文學、經濟學、歷史及考古學、等17種學科主題。 h. DSpace at MIT (http://dspace.mit.edu/)MIT中的學術研究產物,Dspace at MIT利用開放原始碼的數位資源管理機制,可以數位化型式抓取、儲存、索引、典藏與散佈大學機構研究人員的產出。i. E-Print NetWork (http://www.osti.gov/eprints/index.html)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Off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STI),提供搜尋並且瀏覽在網路上可取得的open-access research articles。可搜尋超過29,500個網站及資料庫,超過5百萬筆有關科技的研究文獻e-Print。j. eScholarship Digital Repositor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 所贊助之Open Access Journals,目前收錄學術論文期刊一百多種,提供免費使用。k. HighWire (http://highwire.stanford.edu/)由美國 Stanford University 建置,收錄生命科學、醫學、人文、自然及社會科學相關之公開存取的學術期刊,為全球免貴提供全文的學術文獻出版商之一。目前提供1165種期刊及 4,828,410篇全文,其中1,916,949可免費取得。通過該介面還可以檢索PubMed。l. NDLTD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is and Dissertation,NDLTD) http://rogers.vtls.com:6080/visualizer/ 自1996年起,美國維吉尼亞技術學院向NSF提出數位圖書館計畫,致力於學位論文的數位化,計畫名為「論文網路數位圖書館」(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is and Dissertation,NDLTD)。目前參與的國家包括美洲、澳洲、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區的機構。現與VTLS公司合作完成論文的聯合目錄可供查詢與取用。m. OAIster (http://www.oaister.org/)密西根大學數位圖書館計畫 2008年8月收錄1011典藏所的 17,489,070篇論。 n. OpenDOAR (http://www.opendoar.org/)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DOAR)為一個權威性的開放取用資源庫目錄(directory of academic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提供全球高品質開放取用資源庫清單。除提供依照國家及機構名稱進行排序的資源庫清外(List of repositories - Countries and Organisations),也可進行資源庫的檢索(Search for repositories ),並可透過Google進行資源庫全文內容的檢索(Search repository contents )。OpenDOAR由計畫人員獲取與分配後設資料以供分類與分析,且有助於資源庫廣泛取用與利用。每一資源庫均由OpenDOAR人員進行檢視,非以自動化分析方式處理資訊,以確保提供資訊擁有高品質及一致性:OpenDOAR由SHERPA負責維護。o. Open J-Gate  (http://www.openj-gate.com/)一個收錄超過4407種OpenAcess期刊,提供檢索及閱覽全文。p. Project Gutenberg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Search Book Catalog)1971年起美國學者Michael Hart利用Internet開始製作與提供無著作權的電子書服務,計畫名為古騰保計畫-Project Gutenberg。現有25000冊免費電子圖書。 q.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 (http://www.plos.org/journals/index.php)提供生物、醫學相關之學術期刊全文,其出版的期刊有PLoS Bilolgy、PLoS Medicine、PLoS Genetics、 PLoS Pathogens、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期刊是經同儕評核,可公開閱讀及下載,著作權歸作者所有。PLoS ONE is a high-volum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system for the publication of peer-reviewed research in all areas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t provides a unique forum for community dialogue us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web to accelerate scientific progress.r. PubMed Central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由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國家生物科技資訊中心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at 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開發及維護之書目型資料庫。收錄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相關書目或全文資料。PMC大部分期刊提供立即開放取用,部分期刊則需於出版後經過一段時間,方可取用。s.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  (http://roar.eprints.org/)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收錄並提供各機構內部作者自行典藏(self-archiving)於e-Print貯藏庫(e-Print archives),經同儕評鑑後之出版前、未出版或已出版的開放取用研究文獻。ROAR主要有二大功能:監控所有e-Print貯藏庫數量之增長;及維護GNU EPrints sites之清單(該軟體由Southampton大學研發設計,使作者自行典藏更為容易)。 t. RePEc(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 (http://repec.org/)RePEc (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是自願建立的一經濟類資料庫,包含63個國家約61萬筆資料,其中研究報告245,000篇,期刊文章359,00篇,軟體1,600種,書籍3,200種,17,000位作者與出版商,10,800個研究院所的相關資訊。RePEc所有免費資源包括:IDEAS (http://ideas.repec.org), EconPapers (http://econpapers.repec.org),Socionet Personal Zone (http://spz.socionet.ru/index-en.shtml ), Inomics (http://www.inomics.com/cgi/show).。使用者可根據資源類型來決定使用的網站。 u. SPARC (http://www.arl.org/sparc/)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SPARC)的宗旨在於解決學術機構間資訊交流不暢,促進廣泛的學術資訊資源獲取與共用。SPARC提供生物、醫學相關之學術期刊全文,包括免費資源和收費資源的連結。SPARC本身不提供可以查詢的數位資源,但是具有簡單檢索功能。通過SPARC Search,輸入檢索詞,可以得到相關資料庫或網站的連結。由於各種被連結的資料庫或出版社,其資料著錄格式不同,所以SPARC提供連結的資源沒有統一的著錄格式。 參考書目:李治安、林懿萱(2007年,11月2日)。CC 放大鏡:開放近用(出版)的定義、發展歷程及自我典藏。創用 CC 電子報,19。上網日期:97年9月2日,檢自: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C-Taiwan-newsletter/browse_thread/thread/ec2c1764a9425cc3.李治安、林懿萱(2007年,12月7日)。CC 放大鏡:學術出版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分析。創用 CC 電子報,20。上網日期:97年9月2日,檢自: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c-taiwan-newsletter/browse_thread/thread/beb3383d18e9262a#陳亞寧(2006年,5月)。開放式資訊取用對館藏發展與服務的衝擊。圖書與資訊學刊,57,62。程韻嘉(2005年,7月20日)。Open Access開放取用。全國高中職圖書館電子報,18。上網日期:97年8月6日,檢自:http://140.111.115.88/epaper/epaper18/圖書館新知全文.pdf楊美華(2006,1月17日)。學術傳播的變遷對館藏發展的挑戰。數位時代圖書館館藏發展研討會,192-208。2008年 (96學年) 電子資源(含Open Access)。上網日期:97年8月16日,檢自:http://lib.fy.edu.tw/LB2k.html.(輔英科技大學)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劍神宮本武藏參考資料: 所有武藏的傳記以及知識 宮本武藏 日本當代名作家直木三十五(Naoki sanzyugo,日本兩大文學獎之一,專門頒給大眾文學作品的【直木獎】,就是為了記念他而取名的),曾經於1931年在《讀賣新聞》舉辦的座談會中, 與日後的【直木獎】創辦者,也是日本當代名作家菊池寬(Kikuchi Kan),面紅耳赤地爭論「宮本武藏到底強不強」的問題。當時,直木三十五堅持: 「宮本武藏在《五輪書》(gorinnosyo)中說,從十三歲到二十八、九歲,他始終在鑽研兵法劍術,而且歷經六十餘回合比武,從來沒有敗在對方手上, 因此是舉世無雙的劍豪。但是,他挑選的比武對手,都非一流劍客,也從來沒有同關東地區的著名劍客比武過,終生窩在關西地區,這樣還能自稱是舉世無雙的劍豪 嗎?」 菊池寬是支持宮本武藏的,當然口沫橫飛地同直木三十五雄辯高談此問題。湊巧歷史小說名作家吉川英治(Yosikawa Eiji)也在席上,於是直木三十五矛頭一轉,直逼吉川英治: 「吉川君,你認為怎樣?」 吉川英治只是淡淡回說: 「我的看法和菊池先生類似。」 之後,直木三十五又在當時日本大眾文學代表雜誌《文藝春秋》上,展開他的「宮本武藏其實不強」論調,並公然指名道姓要吉川英治出面同他「筆戰」。不過,吉 川英治始終沉默以對,1935年,才在《朝日新聞》上開始連載名滿天下的《宮本武藏》。這部大作,大概正是吉川英治回覆直木三十五的「答案」吧。遺憾的 是,直木三十五於前一年過世了。 話雖如此,直木三十五是否打心底否認宮本武藏的劍術呢?根據他的著書《日本劍豪列傳》中〈宮本武藏之卷〉,我感覺,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直木三十五只是不願意盲目追隨世間的固定觀念而已吧。畢竟,宮本武藏確實沒有和同一個時代的劍豪柳生宗矩等人比武過。 其實,無論哪一個時代,「宮本武藏到底強不強」的問題,似乎是日本男性作家們偏愛的爭論焦點。往昔如是,現今也是如是。站在女人的立場來看,有時候我會覺 得:「這個問題有那麼嚴重嗎?」另一方面,更會感到:「男人實在很無聊,卻又很可愛。」你管人家到底強不強?反正死無對証,難道你能叫宮本武藏和柳生宗矩 再活過來一次,到電視台表演公開比武?不過,這終究是女人的論調,不是男人的觀點,因此,「宮本武藏到底強不強?」,在日本男性之間,依舊是個可以爭論得 口乾舌燥的議題。且是個永遠爭論不出結果的問題。 我不知道宮本武藏的劍術到底強到什麼程度,但是,我卻相信,他終生是個「孤孽劍客」。 1584年,宮本武藏(Miyamoto Musasi)在岡山縣英田郡大原町宮本村呱呱落地。父親是新免無二齋(Sinmen Munisai),本來可以世襲當地小地主家臣之首的地位(相當於現今村長),卻不知為何,竟淪落為鄉間劍士,蟄居深山小村中。武藏的母親是率子,在武藏 三歲時,拋夫棄子離家出走,之後再嫁他人。無二齋又娶了個妻子阿政。因此,對武藏來說,阿政是繼母。只是,武藏沒有留下有關自己幼年時代的隻言片語,生前 更鮮少向他人提及雙親的事,以致後人到現在仍摸不清他真正的身世。 話說四百多年前的某天,宮本村荒木神社舉辦祭典,年幼的武藏夾在一大堆村人之間,觀看了擊鼓人靈捷運用左右雙手,徐疾自如地搥出直搗人心的旋律,不禁大為心折。回家後問父親: 「只要勤練,是不是左右手都能揮劍?這樣不是很方便?」 無二齋生前自稱「日下無雙兵法術者」,又四下發豪語說此稱號是當時足利將軍賜予的,我們且不管此稱號是事實與否,總之,無二齋的劍術應該相當高明才對。那麼,武藏從小便很可能時時拿著樹枝有樣學樣地高來高去吧。 「傻孩子,你說得好,但是這叫『追二兔者不得一兔』,會兩頭落空的。」 「勤練的話應該可以辦到。」 「你又不是不懂劍術,握劍時,左手要用力,右手要放鬆,這樣才能掌握刀鋒的勁頭,左右兩手合一,才能完整無缺。左右兩手都能揮劍的話,當然很好,但是,雙手合一都不見得能做好的事,隻手怎麼可能做得起來?」 「可是,作戰時,大將們都是坐在馬上,隻手揮刀,隻手勒韁繩的。」 「戰場中的騎馬戰,主要兵器是長矛、扎槍,利用馬匹奔騰的力量,對準敵人鎧甲防護不到的地方,例如腋下,再一刀刺進去。這種槍法和劍術完全不一樣。雙手揮刀都無法斬開鎧甲了,何況是隻手?馬上的大將必須親手揮刀追趕敵人時,表示已經戰敗了。」 「可是,如果是在房間內、樹林內、巷弄內那種狹窄的地方,左右雙手都能自由揮舞長短劍的話,萬一右手被砍斷了,左手不是還能用短劍護身嗎?」 「傻孩子,右手被砍斷了,等於一切都完了,空留左手有什麼用?你還小,不懂得劍術道理。」 「一般武士隨身都佩帶長短雙劍,如果雙手只能用在長劍上,那他們又何必佩帶短的護身劍?右手被砍斷時,為什麼不能用左手來護身?不練習,怎麼知道辦不到?我一定要練習看看,我才不想像父親那樣,成天只能拿短刀削牙籤……」 話聲未畢,一支短劍咻地飛了過來。正是無二齋手中用來削牙籤那支短劍。武藏閃了一下身,短劍直直沒入武藏身後的牆柱上。據說,此時,武藏不但沒有嚇破膽,反而吃吃笑著拔出短劍,拋回給無二齋。當時,無二齋已經是個半百老翁,武藏則還是個幼童。 無二齋因為幼兒的一句話,便隨手拋出手中的短劍,可見無二齋不是一般所謂的「慈父」。又,武藏自小便失去母愛,成人後一概不談論或書寫自己幼年時代的回憶,由此,我們可以想見,他的幼年時代環境一定非常複雜、苛酷、冰冷。這也是造成他日後人格異常的主因之一吧。 天才與狂人,本來就是只有一紙之隔;任何留名青史的天才,有哪一個不帶與其才能等量的狂氣呢? 武藏七歲時,無二齋過世了。孤兒武藏,只能輾轉流落在眾親戚家,最後寄居在某僧庵籬下。武藏晚年後才發揮出來的藝術、書寫才能,似乎是在這個僧庵時代奠下基礎的。 武藏十三歲時,初次開了殺戒。 當時,武藏寄居的僧庵,在岡山縣鄰縣的兵庫縣,緊鄰大阪府、京都府。時值豐臣秀吉掌權的天下,士、農、工、商封建身份制度甫成型,眾多因戰亂而失去主君的 失業武士浪人,唯恐天下不亂,到處造謠生事,治安極為不穩。身手不凡的武士,更是奇裝異服地四下找高手比武,以求名震天下,叫當地掌權者知道自己身懷特 技,運氣好得話,或許還可以逮住機會來個「鯉躍龍門」。 新當流劍客「有馬喜兵衛」,正是這類浪人之一。 話說某天中午,武藏發現村內豎立著一支佈告牌,上面寫著: 「吾願接受所有武藝高手的指教!」 講白一點,意思是: 「有種的,通通放馬過來!」 身強力壯的武藏,是村內頑童頭目,平日經常惹事生非,連大人在路上遇見他,都會退避三舍。 這時,武藏盯著告示牌一會兒,便拔腿跑回僧庵,抓起毛筆,再度奔回原地。他用毛筆刪掉挑戰文,在一旁揮筆寫下: 「小生明日奉陪!宮本武藏。」 村人們當然明白署名的那個「小生」到底是哪方人物,於是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傍晚,風聲便傳進僧庵老住持耳內。 老住持驚慌失措地趕到有馬喜兵衛宿處,一個勁兒地賠罪: 「那個『小生』,真的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生,他還沒接受結髮戴冠儀式,請大人高抬貴手,放他一馬吧!」 有馬喜兵衛萬萬沒想到來挑戰的竟是個小毛頭,但是,消息已經傳遍了全村,鄰鄉近鎮的人也在等著看好戲,若還未開幕便打了退堂鼓,往後叫他掛什麼臉譜繼續周遊諸國?騎虎難下的有馬喜兵衛,左思右想,最後拍了一下盤坐的大腿,笑道: 「有了!有妙計了!師傅,麻煩您明天帶那個小鬼到比武現場來,要他當眾向我磕頭賠罪,這樣,不就一舉兩得嗎?小鬼既不必受無謂的皮肉之苦,在下也能保住臉面,呵呵。」 司馬遼太郎在其著書《真說宮本武藏》中,如此介紹了有馬喜兵衛: 「新當流是德川家康身為三河國(愛知縣東部)主君時代時,近鄰諸國間流行的劍術流派。當時,有位劍術家,名有馬時貞,流浪到三河。由於懷有新當流劍術授予 証明,家康對他極為器重,並拜其為師,學得新當流劍術竅門。不久,時貞過世,家康不忍斷絕有馬門第,遂過繼有馬一族中名叫秋重的男子為養子,封為豐前守, 日後並命其為紀州(和歌山縣南部,主君是家康十男)德川家劍術師範。直至江戶時代中期,新當流一直是紀州附近的劍術主流流派。有馬喜兵衛大概是這一族 人。」 新當流之祖是塚原卜傳,與劍聖上泉伊勢守信綱為同一個時代的人,也是名留青史的劍聖之一。如果有馬喜兵衛真是德川家康器重的有馬一族,便不可能是個蹩腳的劍客。 再說,宮本武藏的《五輪書》序文中,記述「吾於十三歲首次同新當流有馬喜兵衛比武,獲勝;十六歲同但馬國(兵庫縣北部)兵法者秋山比武,一樣獲勝。」前者 明確寫出「有馬喜兵衛」全名,後者只寫出姓氏「秋山」,由此可見,「有馬喜兵衛」這位劍客,在當時、當地應該都頗有名氣才對。而一位頗有名氣、劍術不凡的 劍客,為什麼會跑到鳥不生蛋的窮鄉僻壤來送死?可能是在周遊全國時途中路過,想在武藏寄居的村落討得一夜住宿和酒宴而已。這在當時,是藝人們的慣用手法。 話說回來,比武當天,老住持誠惶誠恐地帶著「小生」武藏來到比武現場。有馬喜兵衛與同行弟子,則悠閒自在地在現場談笑風生。 老住持拉著武藏的手,將武藏拖到有馬喜兵衛面前,按住武藏的臂膀,喝道; 「快!快向大人磕頭賠罪!」 武藏卻只是悶不吭聲,銳目凝視著喜兵衛。 喜兵衛有點坐立不安。老住持帶來的「小生」,不但其貌不揚,身軀更是魁梧奇偉。光是身高,恐怕就有一百七十公分以上;體重,更不用講了。再瞄到 「小生」手中緊緊握住的那支長棍,喜兵衛暗忖:「這小子,真的還未到結髮年齡?」繼而環視一下四周,人山人海,每一張臉,皆斂聲屏氣,大氣不喘地在觀望事 態的演變。但是,身為堂堂武士身份,當真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同一個娃子動武嗎?喜兵衛只能暗地祈禱眼前這「小生」最好能識相點,主動向自己搖尾乞憐。 「小鬼,跪地請罪啊!」 武藏一聽,二話不說便掄起手中的長棍,一棒揮過去。這一招可以說是有勇無謀且卑劣的突襲招數,完全不遵守武士比武時的規則,喜兵衛險些遭殃。 「小子!」 喜兵衛怒火中燒,拔出長刀準備應戰。無料,武藏竟拋下手中的長棍,大吼: 「徒手來!」 「好,徒手就徒手!」 喜兵衛也拋下手中的長刀。大概是小看對方是頑童,一時疏忽大意了。 兩人抱在一起後,武藏使出天生便具有的過人膂力,高高舉起喜兵衛,用力摔在地上。喜兵衛慌忙想重整體勢,武藏卻不讓他有喘氣的機會,一屁股坐到他身上,順手拾起身邊的長棍,對準喜兵衛的額頭,搗蒜般地砸了下去。 待武藏回過神來時,只見胯下的喜兵衛早已四腳朝天,一命嗚呼了。老住持跪在一旁喃喃數著念珠。看戲的村民們,則個個魂飛魄散,啞口無言。 因此,司馬遼太郎才會說:「武藏的兵法,出發點是屠殺。」 不過,《五輪書》第一章〈地篇〉中,有一則學習劍術應有的心理架勢:「隨身之武器,理應長處盡展。」這麼說來,武藏生來便具有的高大身軀與非凡膂力,理應是武藏的「隨身之武器」之一吧? 開了殺戒之後,大概在村內待不下去了,不久,武藏便離開僧庵,步上他如漂鳥般的生涯之旅。 如果武藏早生了二十年,或許,他能夠在烽煙四起,兵連禍結的戰國時代中,立下戰功,爬升到大名地位。遺憾的是,武藏湊巧夾在戰國時代與江戶時代的交替時 期。武藏十四歲那年,當時的天下掌權者豐臣秀吉,留下一兒秀賴,種下日後禍根,與世長辭了。以後人視點來看,那時,時代正在飛快衝往和平、閉關自守的德川 幕府「江戶時代」。 武藏十六歲時,在兵庫縣北部同一位劍客秋山某比武,依然有效利用了得天獨厚的身軀與膂力,擊敗對手。這位秋山某的正確名字、年齡、流派均不詳,連《五輪書》序文中,也只是草草介紹了一句「強而有力的兵法家」而已。 之後,明治時代之前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內戰,「關之原戰役」爆發了。這是豐臣秀吉政權與德川家康政權,雙方決定天下政權歸屬的大戰。東軍代表是德川家康, 西軍代表是豐臣秀吉鍾愛的家臣之一石田三成。簡單說來,石田三成是想繼承豐臣政權的保守黨代表,德川家康則是想推翻舊政權,自己樹立新政權的革新黨代表。 戰役場所在美濃國(岐阜縣)關之原。 當年十七歲的武藏,是否參加了「關之原戰役」?有關這點,眾說紛紜,沒人敢斷言。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第一幕便是武藏和青梅竹馬之交又八,趟在屍橫遍 野的草原上,茫然自失地仰望著青空。但是,吉川英治在《隨筆‧宮本武藏》中坦白說,那是創作,而非史實。又說,即便武藏參加了「關之原戰役」,恐怕也是以 雜兵身份參加的。武藏自己說「曾經參加戰役六次」,然而,到底是哪六次?四百多年後的今日,後人仍舊無法考證出來,除了「島原之亂」留有證據以外,其他都 是個謎團。 直至二十一歲,武藏的足跡猶如雪泥鴻爪,後人雖拿著放大鏡拚命尋求,卻終歸於無形。 戰國末期到江戶初期這個時代,大部份精通武藝的兵法家(劍客),為了揚名,通常不惜辛勞周遊全國,精益求精。目的是博得口碑載道的劍客之名,以求個官階光 耀門楣。因此,這時期的武器不限於刀劍或木劍,鐵槍、長矛、長柄大刀等,應有盡有,通常是劍客自己發明並加諸改良的武器。 話說伊賀國(三重縣)有位精通鎖鏈鐮刀的高手,名戶梅軒(Sisido Baiken)。史實只留下姓氏「戶某」,名字「梅軒」,其實是吉川英治取的,司馬遼太郎則取名為「典膳」。這位高手的武器,本來是農具鐮刀,刀柄上有一 條長達三公尺的鎖鏈,鎖鏈尖端又有一個秤錘。用法是左手握著鐮刀,右手騰空揮舞著有秤錘的鎖鏈,用鎖鏈纏住對方的武器,或用秤錘直接攻擊對方。用法五花八 門。 武藏從未與「飛行武器」對打過。望著眼前這個彪形大漢駕輕就熟地揮舞著鎖鏈,武藏即便對自己的武藝自信滿滿,也不得不心生警惕。鎖鏈猶如伸縮自如的蟒蛇,群魔亂舞地朝武藏咄咄逼進。武藏耳畔只聽得見秤錘和鎖鏈在空中飛舞所發出的咻咻聲。 武藏連連躲過好幾招,幾招都險些被擊中。最後拔出另一把短劍,左手握長劍,右手抓短劍。梅軒愣了一下,這是哪門子流派?梅軒能在伊賀國自成一家,當然曾經 同各流派的高手交手過,只是,這種毫無架勢,雙手握劍的招數,他卻從來沒有看過。也難怪,武藏的劍術完全是無師自通,勤奮練習而得的。 梅軒掄起鎖鏈。鎖鏈在梅軒頭上高速迴轉。速度越轉越快,最後只看得到一個咻咻迴轉的圓圈。冷不防,秤錘風馳電掣地朝武藏飛過來。武藏大氣不喘地閃了一下身,旋即拋出右手的短劍。短劍命中梅軒胸部,隨著鎖鏈秤錘噹啷落地,梅軒也啪嗒地躺在地上。 「戶某」,也因而留名青史。 武藏一生中,最有名的比武場面是「吉岡兄弟」與「嚴流島」。在伊賀國擊敗了鎖鏈秤錘名人梅軒後,武藏或許對於自己老是在僻壤窮鄉同無名劍客比武這事,感到 一抹空虛吧。要嘛,就到京都去!京都向來是十八般武藝劍客薈萃一堂的場所,何況,關西首屈一指的劍術門派是吉岡一門,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乾脆到京都 去試試運氣!如此,傳說中的京都郊外「蓮台野」與「一乘寺松樹下」決鬥,便緊鑼密鼓地開幕了。吉岡兄弟滅門血案於是滋生。 吉岡家歷代都是持續了有二百四十年之久的室町幕府足利將軍家劍術師範,此時,室町幕府早在三十年前被織田信長殲滅了,德川幕府剛成立不久,因此,吉岡家雖 享有劍術名門盛譽,實際上已是名存實亡了。吉岡家一方面經營劍術道場,另一方面也兼營副業染房。據說,「吉岡染布」非常堅韌,能防刀劍,因此很受當時武士 們重用。 抱歉,在此容我打一下岔。我想,一般人對「武士」的形像,是不是認為他們都是一群「只會耍劍,其他什麼都不會的專業蠢貨」?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武士除了 劍術以外,通常還有所謂的家傳行業。例如「仁丹」,正是武士階級人發明出來的。其他什麼「止血劑」、「萬靈丹」之類的,都是武士階級的家傳行業。糊紙傘、 紙窗、燈籠之類的手工業,也是武士階級的傳統行業之一。 最有名的例子是「公儀介錯人‧山田淺右衛門」。簡單說來是「官方斬首代執行人」。山田家歷代都是德川幕府的罪犯斬首執行人。斬首技術近乎鬼斧神工,可以留 下頸子皮,不讓頭顱與身軀分而為二,深受幕府官員們器重。一八八一年明治時代初期,砍下最後兩個強盜殺人犯後,明治政府發令禁止斬首刑,於是山田家傳了七 代的絕招,就此失傳。但是,家傳副業是「藥劑師」,在當時是富商大賈之一。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關之原戰役戰敗的西軍,製造出數十多萬失業武士,這些人當中,當然有眾多「只會耍劍」的專業蠢貨,因此,他們才會奇裝異服,裝腔作勢地周遊諸國,尋求做官的機會。武藏在「嚴流島」決鬥之前,很可能正是這一類的。 回歸正題,話說武藏來到吉岡道場,聲稱要同掌門人清十郎比武。 吉岡道場不愧是京都數一數二的武術館,門人多達百人以上。 武藏第一次單槍匹馬勇闖吉岡道場時,掌門人清十郎剛好外出。一般說來,身為名門武術館的掌門人,不可能輕易接受宮本武藏這類流浪武士的挑戰。大概是門生們 看武藏裝束像個野人,應對中流露出高傲自負的態度,惹火了血氣方剛的武藏,當場擊倒了幾位門人,而這幾位門人又是劍術不凡的得意弟子,清十郎才會答應親自 出馬吧。 雙方經過商議,比武場所決定在京都郊外蓮台野。蓮台野是京都的風葬、火葬場之一,平常人跡罕至,放眼望去,遍地槁骨腐肉,烏鴉漫天飛舞。 武藏在五條大橋上立下佈告牌,將此消息公諸於世。 比武當天,清十郎只帶了幾位弟子,讓他們守在遠處旁觀。更遠處,則是一大堆看熱鬧的群眾。 有關這個場面,日本大部份描述宮本武藏的小說中,都說武藏故意遲到,存心激怒清十郎,讓清十郎失去冷靜的判斷能力。不過,這很可能是後世小說家根據史實加 以渲染的劇情。試想,武藏好不容易才爭得同名滿天下的道場掌門人比武的機會,怎麼可能冒著臭名遠揚的危險,做出犯規行動呢?再說,看熱鬧的群眾中,一定有 不少戴著圓筒形竹笠,化身為虛無僧的真正高手(或是大名),冷眼坐觀成敗。這種能夠一舉成名,千載難逢的機遇,武藏不可能用「遲到」這塊磚頭砸自己的腳。 總之,當時武藏只予以一擊,清十郎便應聲而倒。出人意表的結局,令眾人目瞪口呆,現場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過一會兒,一隻不要命的烏鴉,終於耐不住口,卡——卡——地叫了兩聲,清十郎的弟子們才回過神來,同時奔馳過來。 不省人事的清十郎經過弟子們無微不至的看護後,總算甦醒過來。但是,傷殘的軀體已不允許他繼續挑起掌門人的重擔子,失意之餘,遂落髮為沙門。吞不下這口氣的是弟弟傳七郎。為了復仇雪恥,傳七郎向武藏發出決鬥書。 傳七郎沒有哥哥命大,比武當天,雖然準備了五尺長的木刀,卻被武藏奪下武器,當頭一棒便返魂乏術。這消息令整個京都沸騰起來。 吉岡一族同時失去兩根支柱,怎麼可能就此罷休?於是抬出清十郎的十三歲嫡子又七郎當轎子。這正是有名的「一乘寺松樹下」決鬥。 武藏一定傷透了腦筋。光是擊倒了天下名門吉岡道場掌門人這事,便足以揚名顯姓了,日前又令傳七郎死於非命,現在又冒出一個年幼的後繼掌門人……這 場決鬥,接或不接?若是接了,吉岡道場門人必定會畢力同心出動種種武器圍剿自己;若是拒絕,恐怕會走到哪兒都有暗殺劍客在後跟著。多方考慮後,武藏還是硬 著頭皮接了。 當天,天還未亮,數百名吉岡門人便聚集在一乘寺松樹下。又七郎額頭上繫著白頭巾,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勢。眾人商議了一陣子後,往四面八方散去,把守在各個要地。又七郎因為只是掛名掌門人,立在松樹下觀戰便可,陪在身邊的,僅有幾位貼身守衛。 天邊逐漸呈現一片魚肚白時,松樹背後突然發出響聲。原來武藏早就躺在松樹下靜候了。 又七郎的貼身守衛察覺事情不妙,邊呼喚同門邊紛紛拔出劍,擋在年幼掌門人面前。但是,武藏的動作更快,眨眼間便擊倒了所有守衛,更向手無寸鐵的年幼掌門人一刀擊去。待其他門人聞風而至時,才知大勢已去。 這個場面,是小說和電影的高潮之一。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武藏的養子宮本伊織於武藏過世四年後,所建立的紀念碑「小倉碑文」,全文總計一千數百字,其中四分之一都在描述這段典故。但是,文中只是說明「一條寺松樹下聚集了數百名門人,攜帶弓箭等種種飛行武器,欲擊倒武藏,卻一樣敗北。之後,吉岡家便絕滅了。」 文中沒有「武藏屠殺小掌門人」的記述,而且,吉岡家也並非決鬥敗北因而斷後的。「一乘寺松樹下」決鬥後,吉岡道場仍舊苟存了十年。十年後某天,京都皇宮舉 行能樂會時,吉岡又七郎以掌門人身份赴席,卻因為門人與警衛發生衝突,在皇宮內拔刀肇禍,吉岡又七郎只好主動關閉道場,遠離京都。三年後,回到京都重新開 業,不過不再重操劍術舊業,而是專精於染房手工業。 「一乘寺松樹下聚集了數百名門人」,也很可能是宮本伊織誇大其辭。依照當時的規定,俸祿二百石的武將必須養五個兵以備非常,換算下來,一個兵等於四十石。 因此,除非是俸祿四千石以上的武將,否則沒辦法調動一百名兵力。再說,京都行政官也不會允許任何人在禁闕所在地發生暴動。就算是目的是復仇雪恥,也都必須 經過繁雜手續,幕府才會准許。這麼說來,不顧性命危險暗中行事的門人,頂多二、三十人吧。 話說回來,武藏二十一歲這年,的確是熾烈的一年。在京都擊敗吉岡一族後,武藏便動身前往奈良。奈良寶藏院是赫赫有名的「槍術寺院」,上一代胤榮師傅不但是劍聖上泉信綱的弟子,和柳生新陰流始祖柳生宗嚴更是莫逆之交。 武藏訪問寶藏院時,胤榮師傅已經八十四歲,是個隱居老人。第二代是胤舜。漫畫家井上雄彥在他改編自吉川英治原著的漫畫《浪人劍客》中,讓武藏和胤舜互殺得 昏天黑地,火光迸濺。不過,事實上,此時的胤舜,還是個十歲左右的幼童,不可能和武藏比武。真正和武藏交手的是胤榮弟子奧藏院。比試兩次,兩次都是武藏得 勝。 奈良縣的舊國名是「大和國」,十一世紀初鎌倉時代開始,便沒有所謂的「守護大名」或「戰國大名」,是個很特殊的國家。當時的掌權機關是興福寺,國內所有和 尚都是僧兵,寶藏院是其中流派之一。根據一七五五年的文獻《二天記》中的記述,實情是「寶藏院所有僧兵均褒讚武藏劍術非凡,與武藏宴饗談笑至天亮」。在武 藏凶神惡煞般的比武歷程中,這場交鋒,猶如一服清涼劑,完全沒有殺氣騰騰的氣氛,日後更沒有留下任何宿怨。 接下來,武藏二十五歲那年,與杖術高手、身高六尺、健壯如虎的夢想權之助相遇。成人後的武藏,身高也差不多是六尺左右。 夢想權之助是何許人?正是「神道夢想流杖道」開山鼻祖。 這位大漢子,身上披著一件白色外褂,外褂背面是鮮紅太陽旗(日本國旗),前面用金線繡著「兵法天下第一,日本開山,夢想權之助」幾個大字。身邊有八位身強力壯的隨行弟子。 話說某天,權之助風聞武藏名聲,前往武藏住居,大聲喊道要同武藏比武。武藏起初婉拒了,後來實在拗不過權之助的死乞百賴,只好隨手握著正在製作的洋弓,出來會見客人。 權之助擅長杖術,武器是長達一百三十公分的棍子。這位大漢子雖然雄糾糾氣昂昂地擺起架勢,然而武藏卻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 大漢子戳出幾招杖術,招招勢道甚是勁急。武藏左閃右閃,之後冷不防伸出洋弓在大漢子眉頭點了一下,只見大漢子當場便昏倒於地,不省人事。待大漢子清醒過來 時,才發現額頭上腫脹得有如充溢欲爆的番瓜。權之助自慚形穢之餘,遂跑到九州筑前(福岡縣)太宰府寶滿山內,奮發蹈厲地鑽研杖術,日後不但開創出「神道夢 想流杖道」,且世代相傳至現代。後人還特地在福岡縣筑紫郡寶滿山內,為他建設了「夢想權之助神社」,從太宰府天滿宮搭計程車約十二分鐘左右,可抵達這位大 漢子的神社。 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之間,武藏到底身在哪裡、做了些什麼事?答案無人知曉。總之,口碑載道長達四百年之久的這一天終於來臨了。我們先來看看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中,武藏到底如何擊敗佐佐木小次郎。 話說一六一二年四月初,九州豐前國(福岡縣東部與大分縣北部)小倉(北九州市中部)城邑內,到處豎立著同樣內容的佈告牌。佈告牌上寫著: 「十三日辰時,本藩兵法師範嚴流佐佐木小次郎,將前往豐前國、長門國(山口縣西北部)間關門海峽上之孤島船島,與浪人宮本武藏比武。當日嚴禁雙方友人或欲助一臂之力者渡海。所有遊覽船、渡船、漁船皆禁止往來於海峽。」 駐足圍觀的旅客以及當地老百姓,均興致勃勃地議論紛紛: 「十三日,那不是後天嗎?」 「聽說有人特地大老遠趕來觀戰,我們也留下來看熱鬧吧?」 「傻子,比武場船島離岸邊有二里多,根本看不到。」 但是,當事人武藏卻在十一日夜裡便不知去向。城邑內又是流言滿天飛。 「那小子,一定嚇跑了。」 「是啊,要不然怎麼大家都找不到他?」 由於這是藩主(大名)公認的正式比武,決鬥當天一大早,便有眾多藩士(大名所屬的武士)在岸邊巡邏,戒備森嚴。 佐佐木小次郎出現時,裡面穿著一件白絹窄袖便服,外面是一件刺眼的猩紅色無袖背心,下半身是膝蓋以下用布條纏綁成綁腿的皮染葡萄色褲裙,腰間佩戴著刀長三尺餘的愛刀「曬衣竿」,腳上是草鞋。眾人看到他那一身豪華妝扮,個個看傻了眼,並列兩旁,肅然起敬地為他開出一條路。 高挑的身材,白皙的臉龐,配上眉宇間流露出的沉穩神色,以及臉上的溫和笑容——哦,這是位何等高貴的武士啊!左看右看,都不像是即將踏入生死之地的人。 小次郎在支援者的簇擁下,搭上藩主特賜的船隻。船隻上另有兩位藩士,一位掌舵,一位搖槳。船隻一離岸,人們齊聲歡呼。大家口中不停稱讚小次郎臨危不亂的風範,並暗地期待他能夠獲勝。 船隻航行在船島與小倉之間。海峽浪潮洶湧,天空和海水一片澄藍,天氣晴朗,只是浪頭高了一點。小次郎取出身上的護身符、祈禱文、阿姨精心縫製且繡著梵文的 衣服,全部拋入海裡。對於即將踏入生死之地的小次郎來說,如果心中還掛念著某某人,或是懷有任何感情牽絆,都將會影響到他比武時的情緒。他覺悟到,人,只 有自己才是唯一可以信賴的。 另一方面,武藏在對岸也在做同樣準備。時間非常緊迫。武藏孤寂地坐在房門緊閉的房間內,身邊擺著筆墨紙硯,面對著一張白紙。要畫什麼呢?白紙猶如空無一物 的天地,一筆落下便能無中生有,畫者的畫心會永遠留在畫上。人的肉體終將返回塵土,畫則不會,畫者的內心世界可以永存。武藏似乎全然忘卻了比武之事。 旅館主人輕聲拉開紙門。 「武藏先生,真抱歉,打攪您作畫。」 武藏回過神來,回應: 「喔,老闆,快請進來,為何客氣地立在門外?」 「不是,今天早上您不能再作畫了,時間快到了。」 「我知道。」 老闆催促完,換老闆女兒來催促。她告訴武藏,藩裡的船隻已來催促兩次了。 武藏交代將畫好的潑墨山水畫送給老闆,另外一幅柳樹鷺鷥畫則送給船頭。 海峽的潮水快速如急流,風很大。武藏坐在船隻內,凝視著前方問船頭: 「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到吧?」 「這點風和潮流不算什麼,根本不礙事。」 「是嗎?」 「話雖如此,時間好像太晚了。」 「嗯。」 「已經過了辰時。」 「幾時可以到達船島?」 「大概是巳時。不,應該是過了巳時才會到。」 「這樣正好。」 之後,武藏瞄到船底棄置不用的木槳,請求船頭將木槳送給他。船頭答應後,武藏拔出小刀,專心地削起擱在膝上的木槳。 船島很小,頂多只有二千平方公尺,北邊是一座高丘,有很多松樹;南邊則是一片平坦淺灘,延伸至海面。從丘陵到平地的海邊,是今天的比武場地。沙灘不遠之處,見證人以及官員們早早便在樹與樹之間圍上幔帳。離約定的時辰已經過了兩小時,大家都等得極為不耐煩。 「武藏來了!」立在海邊的藩士大叫。 佐佐木小次郎聽後,從山丘上走下來。他先向見證人們行禮,之後,靜默地走向海邊。 武藏乘坐的船隻抵達沙灘之前,武藏便跳入海水中,快速走向沙灘。 小次郎看到武藏,先開口: 「武藏嗎?」 武藏立在海水中,微微一笑: 「你是小次郎嗎?」 小次郎的眼光殺氣騰騰,雙眸在燃燒著。武藏的眼神卻毫無殺氣,宛如深邃的湖水。兩人都立在海水中。浪花不停濺向武藏手中的船槳木劍尖端。小次郎大喊: 「武藏!」 「……」 「武藏!」 武藏依然默不作聲。 「你怯場了嗎?還是另有計謀?總之,你是個懦夫!竟然遲到了一個時辰!你每次都故意遲到,可是,我不吃你這一套,你最好要有心理準備,堂皇正大地死去吧,免得遺臭萬年。來吧!武藏!」 小次郎拔出長刀,同時將刀鞘拋入海中。武藏見狀,開口: 「小次郎,你輸了。」 「什麼?」 「勝負已分,你輸了。」 「你憑什麼?」 「如果你有勝算,為何拋棄刀鞘?拋棄刀鞘等於拋棄了你的性命。」 「胡說八道!」 「可惜啊,小次郎,你氣數已盡。」 「過來!」 「好!」 武藏踢著海水,飛奔至小次郎左方的沙灘。小次郎延著沙灘追上去。武藏的雙腳剛踏上沙灘,小次郎便揮下長刀。可惜,刀尖只從武藏頭上掠過。 武藏一直背對著海。小次郎則面對著海。正午的陽光反射在水面上,小次郎處於相當不利的地勢。小次郎小步移動。武藏也緩緩向前移步。冷不防,武藏雙腳離地,翻滾在半空。小次郎忙將長刀揮向空中。一道鮮紅血跡濺開來。小次郎眼中浮出笑意。 四周一片靜寂。松樹沙沙作響。白雲悠悠晃過。 武藏回過神來,發現小次郎躺在離自己約十步遠的沙灘上。臉上帶著笑意。原來小次郎臨死前看到的那道血跡,是武藏額頭上的紅巾。 武藏默默地走到小次郎身邊,屈膝跪下,伸手探看小次郎的鼻頭,發現小次郎還有一絲氣息,立即鬆了眉頭。 「也許有救。」 武藏內心十分欣慰。他不希望這位武藝與自己旗鼓相當的劍客,喪命在這場比武中。武藏雙手伏地,向幔帳方向行了一個禮,接著提著滴血未沾的木劍,快步奔向北岸,跳進船隻內。小船,漸行漸遠,不知駛向何方。 以上是吉川英治的「嚴流島決鬥」簡輯場面。 接下來,我們來考證史實。首先,為什麼武藏和小次郎不得不決鬥?如果只是為了揚名,私鬥便可,實在沒有必要動員官員與藩士。此外,許多古文獻均留下這場大規模決鬥過程的詳細描述,但是有關決鬥的原因,卻始終保持沉默。為什麼? 我們先來整理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九州豐前國(福岡縣)的藩主是細川忠興,細川忠興與其父細川幽齋都是織田信長重用的大名,細川忠興更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妻子是日本史有名的那位細川珈拉莎 (洗禮名)。明智光秀篡弒織田信長的「本能寺事變」之後,細川忠興拒絕岳父的引誘,站在豐臣秀吉這一方。豐臣秀吉過世後,立即見風轉舵,想辦法接近德川家 康,日後在「關之原戰役」立下戰功,德川家康於是賜予他豐前一國。細川忠興也是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的「七哲弟子」之一。 細川家是俸祿將近四十萬石的大藩,改封領地之後,國內治安還算良好,只是內部紛爭頻仍。所謂內部紛爭,是藩主派與三男細川忠利派之間的對立。對立的原因是 藩主採迫害天主教耶穌會教徒政策,兒子卻堅守保護政策立場。當時,日本總人口大約是二千五百萬,天主教信徒大約是五十萬左右。 佐佐木小次郎是藩主寵愛的劍術師範,宮本武藏則與細川忠利的家臣之首有前緣(據說,細川忠利的家臣之首是宮本無二齋的弟子)。再者,小次郎赴會時所搭乘的 船隻,是藩主特賜的;而武藏所搭乘的船隻,則是細川忠利這一派準備的。此外,武藏終生鬱鬱不得志,晚年客寄於熊本藩藩主那一段時期,受到藩主不合常理的厚 待,而此時的熊本藩藩主,正是細川忠利。由此看來,「嚴流島決鬥」是不是極有可能是「代理戰爭」?也因此,決鬥之後,武藏為了逃避藩主派的追殺,才不得不 再度步上漂泊之旅吧。 至於武藏當天遲到兩小時之說,其實有個很有趣的比照。武藏過世四年後,其養子宮本伊織所建立的「小倉碑文」中,沒有武藏遲到這個事實。四十五年後,「嚴流 島決鬥」見證人沼田家所紀錄的《沼田家記》中之〈船島決鬥見聞錄〉,也沒有武藏遲到這種說法。六十九年後,取材自武藏的第三代弟子口述所紀錄下的《武藝小 傳》,更沒有武藏遲到之類的記述。那麼,武藏到底是何時才開始遲到的?原來是在一百一十年後的《二天記》中,武藏才「開始」遲到的。過世後一百一十年才 「開始」遲到,這,合理嗎? 另外,比武當天,武藏所持的木劍,真的是渡海時在船隻內用小刀削成的嗎?武藏的船隻是從下關港出發,而下關港離船島僅有兩公里左右,就算是當天風大浪高, 也不可能會超過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內,有辦法用小刀將船槳削成一把木劍嗎?何況,武藏當天所持的木劍,長達一百二十六‧八公分。 當然,我們不能怪吉川英治歪曲了史實,畢竟,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重點是武藏的求道精神,而非其生平紀實。何況,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所依據的基本 文獻,其實也是《二天記》。話雖如此,我還是想澄清完全違反「武士道」精神的「武藏遲到」之說。不為什麼,只是想保武藏的名譽而已。 「嚴流島決鬥」之後,武藏便禁制自己再度開殺戒。其實,嚴格說來,二十五歲開始,武藏便改變了比武方式,不再輕易奪取比武對手的性命,通常是點到為止,要不然便是完全不給對方有出手的可乘之機。 「大阪冬之陣」與翌年的「大阪夏之陣」,是戰國亂世的終曲,德川家康在這兩場戰爭中,徹底殲滅了豐臣秀吉遺族。一般公認的說法是,當時三十一歲的武藏參加 了「大阪之陣」,而且是敗軍豐臣派這一方。然而,有關這場戰役的紀錄文獻上,始終找不到武藏的名字。此外,武藏的另一養子三木之助,於「大阪之陣」四年 後,到本多家任職家童,由此看來,即使武藏參與了「大阪之陣」,也不可能是敗軍豐臣派之一員。 本多家是代代臣服德川幕府的諸侯,三木之助的主君是姬路城城主本多忠刻,忠刻的正室是豐臣秀賴的元配妻子千姬,也是德川家康的孫女。大阪城陷落前,千姬被 拯救出來,日後德川家康再命千姬嫁給本多忠刻。「關之原戰役」之後,參與西軍的武將仍有可能找到仕路,但是,「大阪之陣」時環境已變,德川家康想終結戰國 亂世的意志非常堅定,猛烈追討豐臣餘黨,如果武藏是豐臣派一員,本多家絕對不會任用武藏的養子。因此,武藏很可能沒有參與「大阪之陣」。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戰國北條鼻祖 運籌帷幄的北條早雲出身經歷 北條早雲,原名伊勢新九郎長氏,桓武平氏伊勢流十一代當主備中高越山城城主伊勢貞藤之子。成為興國寺城城主時改名盛時。於京都參禪時取名宗瑞,自號為早雲 庵主。後世統稱北條早雲庵宗瑞,簡稱北條早雲。生於永享四年(1432),卒於永正十八年(1521),享年八十八歲。一生都使用伊勢這個姓氏,改伊勢為 北條是其子氏綱時代的事,後人為了尊重起見仍然稱早雲為北條早雲而不稱伊勢早雲。 早雲二十餘歲時獲伊勢氏同族的舉薦上京擔任將軍足利 義視的專用引見人(各大名拜見征夷大將軍前必須有引見人的同意核准),自身仍然繼承備中高越山城三千石的俸領。應仁之亂起,,早雲隨義視避居伊勢國,後義 視回京時早雲不願同去便放棄領地與引見人身分隱居於伊勢山中。此時與荒木兵庫、山中才四郎、多目權兵衛、荒川又次郎、大導寺太郎與在竹兵衛等六人結義。 今川內亂 應仁二年(1468)七人循東海道東進,到達駿河國今川館城(後之駿府城)投靠駿河守護今川義忠。早雲原先於京都擔任引見人時,曾把胞妹(北川殿)許配給上京拜見將軍的義忠為侍妾,北川殿深得義忠的寵愛,為他生下了獨子龍王丸(後來的今川氏親,即今川義元之父)。 文明八年(1476)義忠討伐在駿河靠遠江邊境一向一揆獲勝回今川館城時,遭到尾隨而來的殘餘一揆眾襲擊當場戰死,餘眾大潰而回。今川氏眾臣大為驚慌,在 忙亂中分立成兩派,互相支持以義忠獨子龍王丸或義忠之弟小鹿新五郎範滿為新主。兩派最後爆發嚴重衝突險些以刀兵相見,最後掘越公方足利政知聯合山內上杉憲 政出兵三百、扇谷上杉定正派遣家老太田道灌領兵五百同時前往駿河觀察動亂,都想預備趁亂併吞駿河今川氏。 早雲此時先行提出一個折衷案來調解兩派眾臣之衝突,在獲的兩派眾臣的承認此案與允許之下前往兩軍的陣地呈報。早雲所提出的折衷案為:「龍王丸是今川家的繼 承者,但是目前先由範滿充任龍王丸的監護人。範滿可以在龍王丸尚未元服之前先暫時代理今川家的政事」。在太田道灌的同意與幫助下,堀越公方與山內上杉聯合 軍也同意了這個折衷案,兩軍同時退回其領內。 成功歸來的早雲並沒有以此功勞而自居,反而在文明十一年(1479)離開了駿河回到殘破不堪的京都,再次的擔任幕府的「申次眾」一職。這段時間裡,早雲除 了必要的公務會出門外,其他的時間大多待在他居住的禪寺內修心養性。在他待在京都的這段時間,先後住在建仁寺與大德寺。時至今日,兩寺所珍藏的文獻紀錄仍 查得到早雲那時在寺裡的證據。時間飛快的過去,到了長享元年(1487)時,又是因為今川家的繼承權的爭鬥,使得早雲不得不向幕府辭職前往駿河。 當初年幼的龍王丸在長享元年時已經十七歲了,並且準備要進行元服式好來正式繼承今川家家督。可是,原先以監護人代行家督的小鹿範滿與其黨羽不肯交出家督 權,並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來延後龍王丸的元服時間。北川殿見情況不對便立即寫密函派遣使者快馬前往京都通知早雲。當早雲接到北川殿的密函以後,應該就已經 了解此去將有可能喪命於駿河,或是終生無法再回到京都的可能了。 早雲與荒木等六人在接到密函時連夜離開京都前往駿河,當他們秘密抵達駿河時,正好是兩派人馬在爭吵到最激烈的時候。長享元年十一月九日抵達了駿河的早雲就 立即與支持龍王丸的今川家臣聯絡並且秘密的聚集了眾人到北川殿的住所石?城。當眾人到達了石?城後,早雲立刻提出他的看法與意見: 「以龍王丸為家督來繼承今川家是當初兩方都同意的事,範滿殿在龍王丸尚未元服以前代行家督政務也是約定之一;但是現在範滿殿一黨諸人很明顯是想要違約!此 事要是傳出去,鄰近的兩公方兩管領一定又會藉機來生事。我認為現在應該先下手為強,立即除去範滿殿一黨。事後我們都不需要擔心會受到外界任何的非議與責 難,因為當初的條約是公開的,且有兩公方兩管領的人做證,是對方先違約,我們則是守護年幼的主君。所以我們這邊有著絕對的大義名份可以討伐叛徒。」 諸人立即同意了早雲的提議。早雲就在密會當晚組織突擊軍由他親自領隊前往小鹿一黨所盤據的今川館城進行襲擊。經過一場激戰後,小鹿範滿以下的家臣都全員戰死,而範滿本人也被當場誅殺。 入主興國寺城 範滿一死,駿河國內的反龍王丸勢力不久就完全瓦解了。而早雲責繼續幫助龍王丸四處奔走,最後終於取得了兩公方的正式承認使姪兒龍王丸成為今川家之正統家 督。同年龍王丸就元服改名為氏親。因累積以上數功,氏親便與其母北川殿還有諸重臣商議要對早雲進行賞賜。商議的結果是讓早雲自行選擇駿河國內最富庶的一個 郡作為酬謝。但是早雲此時卻向是親提出了以今川館城東方駿河與伊豆交界的興國寺城與周邊十二個鄉為賞賜。此一要求讓氏親與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興國寺城與 周邊的十二鄉是駿河國內最貧瘠荒涼的土地。那裡靠近箱根山脈的南端,興國寺城則建築在箱根古道的出口愛鷹山南面的根古屋上面。這邊是最荒涼貧瘠的山野鄉 下,也是今川家一樣不甚重視的一個地區。興國寺城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一個臨時性的山寨還比較適合。早雲就在這個小小的興國寺城開始發展,除了處理自己領 地的政務外還兼任輔佐氏親的工作。 早雲為興國寺城主時體切被當地貧瘠地形所苦的農民,實施一連串的利民政策,不斷的開發新田重整水利,常親自帶頭進行各種軍事或民政的建築工事。為了真正能讓貧苦的農民得以休生養息,早雲改變租稅。將領地內的稅制改為大幅降低領民負擔的四公六民制。 為了增強力量,早雲不斷的招撫路經東海道的浪人,將他們給收編成軍。如此一來,他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出一支人數雖少但精悍的部隊。除此之外,他還開始接觸 相模西境箱根山群中有後來「戰國三大忍眾」之稱的風魔忍眾。大幅度的強化了他的情報收集來源,得以了解許多關東地區的情勢。據說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早雲有 了想要立足稱霸關東的願望。 堀越公方討伐戰 延德三年(1491),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病死。因政知後妻圓滿院所讒言陷害關入監牢的前妻長子足利茶茶丸趁亂逃出,他一舉殺了政知後妻圓滿院與異母弟潤童子,自行繼位為二代堀越公方。此次事件史稱為「豆州騷亂」。 茶茶丸繼位後,常以小事為由殺戮家臣,致使多數家臣對其產生反感與排斥。眾家臣以政知的老臣外山豐前守與邱山藏人為首腦與茶茶丸對立,而伊豆各豪族也因此紛紛表示不承認新的堀越公方的統治權。至此,伊豆一國陷入了混亂狀態。 在距離堀越御所不遠的興國寺城的早雲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情。為了實地的探勘進軍路線與當地形勢和民心向背,早雲假扮成僧侶數次孤身前往伊豆旅行。最常逗留 的地點就是堀越御所附近的善修寺,從那邊往來的商人與農民口中知道了伊豆幾個主要的豪族最近情況,還有足利茶茶丸施行的暴政。幾經考慮後,他決定利用此機 會擴大自己的勢力。 明應二年(1493),下定決心的早雲煽動了扇谷上杉定正,讓定正興兵突擊山內上杉顯定,造成了兩上杉又一次的衝突。這一來使得茶茶丸派遣大部分的部隊前 去支援顯定,讓堀越御所的駐守兵力大減。同時間他考慮到興國寺城僅僅只有兩百名的軍勢,為求計劃周全而遣使向駿河的姪子氏親調借了三百名的兵力使用。 早雲一切都準備妥當後親自指揮這五百名的部隊從駿河清水港出發,越過駿河灣抵達伊豆半島。為了要掩人耳目進行襲擊,早雲的部隊化整為零的分批出發,登陸伊豆後再行集合。這樣一來,竟然連當地的土豪也沒發覺早雲的行動。 突擊行動順利的早雲軍很快就殺至堀越御所。據「北條五代記」一書所載,早雲軍僅兩個時辰就順利的攻下了堀越御所,並且當場斬殺了足利茶茶丸。而「鎌倉九代 記」中則是說茶茶丸趁亂脫逃,走海路到達了相模三崎城接受三浦義同的保護。直到三浦一族被早雲消滅時才死。另傳一說茶茶丸逃向甲斐接受武田氏保護,現日本 史家已證實此為錯誤之說法。 伊豆平定戰 攻下堀越御所後,早雲將茶茶丸的首級懸掛示眾,並且四處豎立告示牌宣告茶茶丸的暴虐罪行。當時堀越一帶正好熱病肆虐,早雲立刻命人從駿河購買大量治療熱病 所用之藥品施捨給患病的領民。除此之外,他還將興國寺城的大部分積糧運來散發給貧農。沒過幾天,不但當地的領民效忠於他,連附近的一些土豪(梅原氏、佐藤 氏、上村氏)也紛紛前來投靠。不過,還是有許多的堀越公方遺臣與土豪對早雲反感而進行反抗。 伊豆中央地帶的狩野城城主狩野道一與伊豆東海岸的伊東城城主伊東伊賀入道首先對早雲進行反抗。為了征服狩野與伊東這兩支土豪,早雲在堀越御所南方興建了柏久保城作為橋頭堡。很快的,早雲就降服了這伊豆田方郡的兩大土豪。 伊豆南面賀茂郡深根城城主關戶播磨守吉信是足利茶茶丸的舊臣。面對早雲的柔性勸降絲毫不為所動,還將領民與士兵共一千人集合入城內,向早雲發下了通戰書。 此時的早雲一反之前寬大為懷的作風,領軍兩千猛攻深根城。四日激戰後,順利攻下深根城。關戶吉信一家全被被俘斬首示眾,城內殘兵與領民也全數遭到屠殺。據 記載,城內領民只有女人、小孩、僧侶各一人被饒恕不殺。其他被殺的人不論軍民一律斬首,與吉信一家的首級一起在深根城外大道旁一字排開的插著。 早雲的這種嚴酷與懷柔互用的手法很快的就讓伊豆其餘未降服的土豪(村田氏、高橋氏、山本氏、蔭山氏)前來降服,伊豆一國於焉落入早雲手中。 早在攻下了堀越御所的時候,早雲就在御所旁的天嶽山(天狗嶽)上開始興建了韭山城,作為他統治伊豆的根據城。伊豆平定後不久,韭山城也興建完成。早雲就此韭山城為最大的據點,開始進行對西相模的侵攻作戰。 小田原奪取戰 順利取得伊豆統治權的早雲並未以此結果而滿足。相反的,他一方面加強在伊豆的統治權,一方面暗自謀畫著對於相模的入侵作戰計劃。當時相模一國是瓜分成東西 兩部分。山內上杉統有西相模,扇谷上杉則是有岡崎城以東的東相模。在早雲的計劃之內,扇谷上杉是當前的暫時盟友,所以矛頭當然對準了山內上杉下手。而且, 之前的堀越公方與伊豆一國都是受到山內上杉的控制。既然已經殺了堀越公方又奪取伊豆,山內上杉絕對不會這樣簡單就罷休。 要進攻西相模,首要的目標就是西相模的中心點-小田原城。小田原城當時是山內上杉顯定的重臣大森氏賴的居城。氏賴為人謹慎小心,在早雲奪取了伊豆之後就更 加的強化武裝防備。為了減低氏賴的防備心,早雲多次派人帶上親筆信欲求通好,不過都遭到氏賴嚴厲的拒絕。「北條五代記」記載,氏賴曾向其子藤賴與家臣訓誡 說:「伊勢新九郎者乃國之盜也。此賊專一盜他人之國,汝等不可不防」。早雲見氏賴毫無破綻,只得靜待新的時機到來。 氏賴不久後就患病死去,其子藤賴順利繼位。早雲藉此機會又向藤賴示好,命人送上大量的伊豆山林野味與從京內購來的珍玩。此舉果然獲得藤賴的好感,藤賴並且多次邀請早雲前來小田原拜訪作客。眼見藤賴對其完全沒有戒心,早雲就開始了計劃中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明應四年(1495)九月,早雲遣使向藤賴表示:「伊豆的山林內野鹿繁殖過多已經影響了農民的糧食種植,所以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圍捕狩獵。在狩獵時若是有不 慎越過國境誤入相模箱根山中,請勿罪責。獵後當奉送所獲之物作為補償。」信任早雲的藤賴當然不以為意,竟然派人回覆說:「任聽方便」。 收到回信的早雲立刻組織士兵五百名偽裝成要狩獵的樣子,前往箱根山內的蘆湖扎營等待了三天。另一方面,早雲命令手下的忍者驅趕著預先準備好的一千頭牛到小 田原附近的石垣山內埋伏。第三天夜晚時,早雲命人在牛角上綁著火把、牛尾灑上燃油悄悄朝小田原城接近。他與五百人的部隊則尾隨於牛群後。當這一千頭牛接近 小田原城時,牛角的火把與牛尾都引火點燃。被火灼燒的牛群發狂的朝小田原城猛衝,而趕來支援的風魔忍者則再小田原城四週與附近村落放火。整個小田原城與周 邊地區都陷入了一片火海,早雲與五百兵士也進行突擊殺入城中。正在睡夢中的藤賴根本無法抵抗,只有在少數的家臣保護下逃離。只以少數部隊所發動的突擊,就 成功的奪下了小田原城的早雲,時年六十八歲。 相模中部侵攻戰 奪下小田原城的早雲並未直接將居城遷入小田原,反而撤回了伊豆韭山。小田原成則交給了親弟彌次郎駐守。明應五年(1496)山內上杉顯定率大軍反撲攻入西 相模,小田原城的彌次郎率軍出戰當場戰死。早雲急忙來援才勉強將顯定給擊退。此後早雲了解了山內上杉仍舊擁有一定的實力,若非之前與扇谷上杉互相鬥爭使得 其勢力出現空隙,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取得伊豆與西相模。專心的鞏固西相模的防禦措施與強化統治權才是當前唯一的辦法。而且要擊敗兩上杉,還是得要從兩上杉 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下手才可。 此時扇谷上杉定正早已死去,繼位者是他的養子朝良。早雲與朝良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全部精力都放在領土與盟國關係的維持上。同時期,應仁之亂雖已大致結 束,但東西兩軍之舊部勢力仍於京都與其周邊爭戰不休,且戰火更擴大到西國與九州。永正元年(1504)早雲應朝良的要求出兵援助,與上杉顯定、越後守護上 杉房能(顯定之弟)聯軍大戰於武藏的立河原。之後趁著兩上杉暫時和談之際,早雲又在永正三年(1506)與永正五年(1508)先後應姪兒氏親的請求援助 出兵三河。據今川家文書所記載,永正五年早雲協同今川家出兵以後氏親對於早雲的稱呼就開始改稱「屋形樣」(對大名守護的同等尊稱)。這就表示今川家承認了 早雲不再是今川的一員客將而是個獨立的大名。 永正七年(1510)六月,早雲成功的策反了上杉朝良的家臣上田正盛,取得了武藏權現山城的控制。之前一直與早雲友好的朝良大怒,立即聯合了山內上杉顯定 的養子上杉憲房。兩上杉聯軍猛攻權現山城,早雲也率兵前去救援。激戰後早雲大敗而還。同年九月,上杉朝良又率大軍襲擊早雲在西相模的防禦據點鴨澤。此戰以 後,早雲完全的了解了如果以兩上杉同時為對手是絕對不可能有獲勝的機會。故而在永正八年(1511)年與上杉朝良進行和談,和談成功後又為早雲爭取到一些 時間。此時的早雲知道和談只是一時的,而情勢早晚會有變動,要搶在局勢變動以前先行下手取下相模全境才是上策。 幾經分析後,早雲將目標定在相模中部與東部最大的豪族三浦氏。三浦氏的據點是相模中部的岡崎城,當時的城主是上杉朝良的重臣三浦義同。如果可以順利的消滅 三浦一族,那麼扇谷上杉在相模的勢力就會完全瓦解。相模對武藏的幾個重要通道也能完全的落入早雲手中,徹底的鞏固相模與伊豆的控制權。除去三浦,就等於拔 去扇古上杉唯一的獠牙。 永正九年(1512)八月九日,在毫無預警之下早雲發動軍勢突擊岡崎城。此次突擊讓號稱猛將的三浦義同也抵擋不了,很快的就敗退棄城而走,逃去了支城住吉 城。當早雲還沒前來追趕時,義同又撤往相模東部的新井城防守。義同一走,整個相模中部各城全數落入早雲之手。此時的他順利的進駐古都鎌倉。早雲進入這前北 條氏的根據地-鎌倉時,曾留有一首和歌來紀念: 「枯??樹???花?木?植???? ???都????????」 鎌倉在關東的政治地位之重要性是不必再贅言。室町中期鎌倉府之關東公方被滅以後,後來的關東公方也都未能順利進駐鎌倉而分裂為古河與堀越兩公方。現在這座 名城古都已經落入早雲之手,許多家臣都藉此機會向早雲進言,要求快速出兵一舉殲滅仍舊頑固盤據在三浦半島上新井城的義同與義意父子。 早雲短暫的考慮之後立刻興建了玉繩城作為鎌倉之護城與進軍三浦半島的基地,並且順利的遏止了扇谷上杉的反撲。永正十年(1513)一整年都在與三浦的軍勢作戰。四月中,順利攻下了三浦半島南端的三崎城。九月二十九日,三浦的名將太田資康戰死,三浦的勢力更加的消退。 統一相模 永正十二年(1515)早雲的長子氏綱生下了長子伊豆千代丸,早雲高興的將自己以前的名字「新九郎」給了這個新生的小孫子。這個伊豆千代丸,就是日後擊滅 兩上杉,並且使得「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無可奈何的名將,也是領國治理上的內政奇才-「相模獅子」北條氏康。 永正十三年(1516)七月,早雲發動旗下最精銳的部隊,分別從海、陸兩條不同路線同時間向新井城進攻。永正十年攻下三崎城時,就已經將新井城的糧運補給 給狠狠切斷。經過將近四年的包圍,新井城此時已經是最後極限。然而新井城並非如此就能攻下的。新井城的北、西、南三方向都是海,沿岸都設有重重的圍柵來抵 擋從海路前來的進攻。而唯一連結陸地的東邊則是更加的設下嚴密的防禦工事。若非三崎城陷落三浦水軍被消滅殆盡,新井城絕對是更加的難以攻擊。永正十三年六 月底三浦義同派人向扇谷上杉朝良求援。朝良派遣精銳朝玉繩城進發,想以圍攻玉繩城來解救新井城之危。早雲收到情報立即識破朝糧的意圖。早雲果決的將新井城 的包圍軍勢撤去五千餘人,僅留兩千餘人與長子氏綱坐鎮,自己則率領這五千之眾急行軍前往玉繩城北方截堵扇谷上杉軍。由於早雲的快速應變使得突擊玉繩城的扇 谷上杉軍陷入慌亂,三日內立即被擊潰,餘眾逃往武藏江戶城。 擊退來犯的扇谷上杉軍之後,早雲突然下令全軍轉頭前往新井城展開了總攻勢。此舉讓還心存希望的三浦義同、義意父子陷入完全的絕望。七月十日當天早雲指揮全 軍開始強行攻城,經過一日的激戰於十一日凌晨三點左右終於全軍攻下了新井城,三浦義同、義意父子自殺殉城。關東的豪族名門三浦一族完全滅亡,早雲也完全的 平定了相模全境。 早雲逝世 經過了二十餘年的奮鬥,不斷的運用自身優秀智謀來對抗勢力龐大的兩上杉的早雲,終於取下了伊豆與相模兩國,奠定了後北條一族稱霸關東百餘年的基礎。擁有了 兩國領土的早雲功成身退,懷抱著「自己的責任一切都已經完成了」的心情於永正十五年(1518)將家督之位傳給其子氏綱,自己則回到伊豆韭山城隱居。就在 同年,一直被早雲的計謀所玩弄的上杉朝良死去。朝良一死,扇谷上杉氏更加的衰敗沒落。 早雲隱居在韭山城時每日埋首於各種古籍與佛典中,他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絲毫不輸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終於,在永正十六年(1519)八月十五日當天 安然而逝。早雲死前神智不衰,還能一一的向諸子與眾家臣指示遺言,這在戰國時期是絕無僅有的。死後氏綱依其遺言以佛教方式火化遺體,安葬於箱根山湯本之地 的早雲寺,法號早雲寺殿天岳宗瑞大禪定門,享年八十八歲。 內政功績 早雲不但是一個稀代少有的智謀型領導者,也是個傑出的內政家。戰國時期第一個成文的家法就是早雲親自制定的「早雲寺殿二十一條」。此法雖然不含詳細的細項 條文,而且也只有短短的二十一個條目。但其中卻包含了信仰、生活作息、學問學習、工作態度、倫常關係等等的指導內容。換句話說,這二十一條的宗旨是在於教 育旗下之家臣成為一個文武兩道都能有所成的武士。未來北條家能夠逐漸的強大,家臣團的努力與北條一門眾的相互團結雖是主要原因,但是其根基都建立在此二十 一條的訓誡之上。 永正三年時,早雲就已經開始於小田原城周圍施行檢地制度。徹底的清查領內錢糧物資與家臣石高,寫下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成為戰國時代第一個施行領內大檢地的戰國大名。 另一方面,從興國寺城時代就實行的四公六民稅制持續的擴大到當時早雲的領地內,大幅度的讓因受戰爭破壞與領主剝削而苦的領民得以休養生息。以此為基礎延續 到氏康、氏政時期,北條家的領內生產力一直高於同時期的日本其他地區。這一切都是當時早雲所奠定下的內政基礎。要論內政能力,早雲也絲毫不輸在內政方面享 有盛名的孫子北條氏康。 後論 北條早雲,活躍在應仁大亂到戰國初期這段時期,對於後人而言,他的前半生如同一個解不開的謎。當他到了當時一般人在家含飴弄孫的年紀時,卻精神抖擻的在關 東與擁有龐大勢力的兩上杉氏對抗周旋。無怪昭和時期的歷史學家都稱他是「大器晚成的稀代梟雄」。長久以來,世間對於早雲的評價就一直在「亂世梟雄」與「創 基英雄」兩邊徘徊。戰國時代與室町時代的分法之一種,就是以早雲攻滅堀越公方那一年開始,為的就是紀念這位史上第一個成功的下剋上之戰國大名。 綜觀早雲的一生,佛教觀念對於他的影響極大,從他毅然放棄了故鄉的身分地位與幕府的官位投身到混亂的關東開創基業就印證了「世間無常」。他對於領民的寬仁 作風則代表了「慈悲」。然而,他對於對手所使用的各種陰險計謀與殘酷鎮壓手段則又顯示了早雲的亂世冷酷面。但是這樣的矛盾卻更加的證明了他身處在亂世中的 真實性。如果說早雲有遺留給後人學習的,那麼應該就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力。只要能夠堅強自己的意志,就算已是白髮皓首的老者,也可以創立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早雲的故鄉備中國高越山城(岡山縣井原市)以及相模國小田原城(神奈川縣小田原市)都各建一座早雲之像以紀念這個戰國三梟雄之首;以一介浪人之身開創出後北條百年基業的傳奇英雄。而他埋骨的早雲寺,至今依然靜靜的座落在箱根山中留與後人憑弔。 北條早雲的像。在小田原站(小田原市)西口前面的環行交叉附近。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山國王什麼是「三山國王」呢?依據「霖田都三山國王顯靈史蹟」之記載:三山國王,原來是有三個山的山神,因為顯靈,有過了庇民獲國的功績,而被朝廷封為護國公王 的。這三座山,一名為「巾山」,一名為「明山」,一名為「獨山」,簡稱為「巾明獨」三山,同是在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一處地方,即今之揭陽躲屬河婆地 方,河婆為霖田都內一個市鎮,以商業繁盛,人口集中,位于三山附近,故今人多通稱河婆即為國王發蹟的所在...隋朝有三神人出現,狀甚奇偉,初出顯於「獨 山」的石洞,自稱兄弟,受命於天,分鎮巾、明、獨三山。話完即不見,在其石洞前有一顆古楓樹生連花,苦紺碧色,大者盈尺,眾人往觀,忽又出現三神人,乘馬 迎面而來,向一姓陳人,招之為其從徒,未幾陳與三神人,俱化不見,眾人乃知為有神,遂為摸拜,後於巾山、明山,亦時有出顯,既而降出乩童,言封陳為將軍, 並示以巾山為其兄弟聚集之處(巾山位於三山的中間),眾人乃建一小廟,併陳合祀,自此聲靈日著,香火日盛,凡有水旱,疾疫災難求解者,無不應驗,地方奉為 福神。     及至唐代,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文公任潮州刺使之時,逢霪雨害稼,韓公憂心,率眾乃禱于三山神,果然有應,韓公即以犧牲等祭品,併作文祭祀。到了宋朝,劉振 據兩粵抗命,開寶四年(九七一年),韓國公潘美奉旨提師南討,潮守王侍監,愬請山神助佑,天果雷霆大作,風雨交襲,促賊兵大敗,南海告平。又宋太平興國四 年(九七九年)太宗率兵親征劉繼元,軍到大原城下,見有金甲神三人,操戈馳馬,飛往助陣,宋師大捷,凱旋之夕,復見神於城上,雲中顯出旌旗,書曰:「潮州 三山神」,所以上奏朝廷潮州揭陽二山神之神助,即獲下詔賜封為:    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    明山為助改明肅寧國王    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並賜封廟額曰:「明貺」,?潮陽郡,廣增廟宇,歲時合祭,嗣於宋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年),再賜加廟額「靈廣﹂兩字,自此廣東潮、梅、惠、屬,均建有廟宇,隆重奉祀。 有句成語:「有三山國王廟之地方,必定有客家人,沒有三山國王廟的地方,未必是沒有客家人。」所以現今在被視為學佬人縣市的中南部:臺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等,都存在著多座三山國王廟,就是很多客家人在這等地方生活過的痕跡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海皇帝杜月笙傳奇(1)生平事略 杜月笙(1888-1951) 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改名鏞,號月笙,出生于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四歲以前,母父相繼去世,先后由其繼母和 舅父養育。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日夕與流氓、歹徒為伍,又嗜賭成性,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 后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綽號“套簽于福生”,在青幫中屬“通”字輩,杜月經按序排在“悟”字輩。由于陳世昌等人的關系, 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他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佣差上升為鴉片提運,并 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因善于糾合同伙,勾結軍閥,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 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并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 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比起黃、張來,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他善于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系,善于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系,善斂財,會散財, 他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台等活動,大量聚斂錢財,然后,又以這些不義之財,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干,無所不有。由于他在上海 善待下台總統黎元洪,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黨羽吹捧為“當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買人心的事 情。他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藥水,送到浦東老家,按戶免費發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他有時裝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形象,出 面調解勞資糾紛。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手戴戒指、卷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打扮斯丈,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他附庸風雅,廣結名流,大學 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4月11日晚,他設計騙殺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后又指使 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他因此獲得蔣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雖是虛銜,但有助于提高社會 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陳光甫、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大興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詞”典禮。儀仗隊有五干人之 眾,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長達數里,巡捕開道,鼓樂震夭。杜祠開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蔣介石、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 了匾額。排場之大,靡費之巨,極一時之盛。 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 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以“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 會,效忠國家”為宗旨,實際上是幫會組織。杜月笙借此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恆社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余人,國民 黨上海市黨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8月,又發動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上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投入英勇悲壯的抗日斗爭中。在全國人民抗日要 求推動下,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后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他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送到抗敵后援會。他弄到一 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贈送給八路軍使用。 上海淪陷后,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于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繼續活動。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 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情報、策划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筷庵。 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這是在國民黨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后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托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借此中 飽私囊。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舊部,重整旗鼓。這時,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國民黨勢力可以公開活動,幫會的作用不再像 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經過多方活動,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當選后馬上辭職。此 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會長、常務董事、校董達六七十個。 1948年,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蔣經國到上海實行市值改革,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杜月笙的兒子杜維 屏沒有完全照辦,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經過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連 獲大勝,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攜家倉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幫,青幫不是他所"創立", 但是杜月笙所創立的恒社是屬於青幫的一種.. 青幫相傳創始於清雍正年間,時間與洪門不分先後。起源於朝廷興辦漕運,那些負責漕運的行幫被稱為「安清會」,或許為了避免閒雜冷語,又稱作「安慶會」。據 傳在雍正三年(西元1725),朝廷為了加強遭運,懸榜招賢,有三位天地會會員翁岩、錢堅、潘清揭榜受命,並組成一個「道友會」,後來逐漸形成「清幫」, 由於成員都用青布扎頭,所以後來改稱「青幫」,有時也稱「漕幫」。與負責鹽運的「鹽幫」(紅幫--洪門系統),原屬敵對的兩個幫派,洪門還特別強調:「由 清轉紅,披紅掛彩;由洪轉清,抽筋剝皮。」 青幫組織比紅幫更嚴密,規矩也更複雜。崇尚「師徒如父子」,會眾以師徒相稱,最初成立時,曾定下輩份排行二十字:「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 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傳聞到了清末,徐錫麟、秋瑾入幫時,又加了「大通悟覺」四字,統稱前二十四輩。後來又續增「萬家依皈,戒律傳實,化渡心回,普門開 放,廣照乾坤,帶髮修行」,稱後二十四輩。 入會時都要舉行拜師禮,經過一套非常繁瑣隆重的儀式後,由本命師向新徒眾訓話,內容大致是:「前人開香堂,後人上錢糧;不來不怪,來就要戒。糧船跳板三尺 三,進門容易出門難。進門求的五個字,『敬學求吃怕』,敬天地君親師,學仁義禮智信,求四季平安福,吃金木水火土,怕生老病死苦。……鐵樹不開花,青幫不 分家;鐵樹一開花,分幫不分家。三分安幫,七分交情;前人領進門,交情在各人。」 青幫頭目又稱「老頭子」,幫眾以水手相稱。幫內有「十大幫規」、「家法十條」、「傳道十條」等密約,不得觸犯。後來各處碼頭又或自增規條,如「安清三十六 善」、「旱碼頭十大幫規」等,這些嚴格的規條,應該也是青幫勢力後來凌駕紅幫的原因之一。青、紅幫的仇隙,到了清末已經逐漸消瀰,由於青幫對於革命成功曾 有助力,所以民國成立後,青幫勢力大增,不少紅幫轉而加入,使得兩幫界限難分,終於逐漸合流,一般統稱為「青紅幫」。 上海皇帝杜月笙所創立的「恒社」就是青幫組織,入社儀式也簡化了許多。 (3)重現民初歷史與上海灘風華       杜月笙先生雖名聞天下,對民國政治有影響、有貢獻,但究屬黑社會人物起家,藉煙賭發跡,受其惠者甚多,受其害者也並非沒有,可以說有譽有毀。若干人士因而 有了:這樣一個人物值不值得寫「傳」,應不應該寫「傳」的問題?因為我國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所謂「正人君子」或「一代完人」才可以「立傳」。   我們認為這種傳統觀念是錯誤的,是我國傳記文學所以不發達的一種絆腳石。只要關係人方面能夠無保留的提供資料,而在寫作上不受到任何干擾,絕對值得寫,並且應該寫。   本書蒐集大量史料、附帶珍貴照片。作者「用跑新聞的方法找材料,以做苦工的氣力寫傳記」,與杜氏往來最密的親友,也不禁驚佩他「寫誰像誰」。這除了說明他的智慧與文學修養外,也正代表他所下的苦功夫之深。   杜月笙的一生,出身寒微,崛起市井。由平淡而臻於絢爛,夠得上是一位多采多姿的傳奇人物。縱使他一生與黨政首要聯繫極多,關係密切,然而,在他六十四年的生命史上,他永遠保持做一位中華民國一品大百姓。   「杜先生」這個稱號,風行大江南北,人人尊稱杜先生而不名。「杜先生」三個字,竟比那些十張名片都印不完的頭銜,彌足珍貴多矣。   蓋棺論定,杜氏一生的事蹟是動人的,如果能有人寫下翔實生動的傳記,將是近世最可貴的歷史性報告文學,更可從而窺見上海的新舊轉型。。半世紀來的上 海,反映了新舊轉型,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革命力量的滋長與蛻化。這一個萬花筒,只有在歷史家的顯微鏡下,才能夠看清。杜氏本人始終是站在政治圈子的 邊緣,他的操守是舊道德的準繩,而他的一生卻是大時代、大洪爐中的火煉。他的死,也正是這半世紀結束的鐘聲。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夜中的男人 風魔小太郎.果居心士.加藤段藏日本戰國時代的忍者中,赫赫有名的三位是:風魔小太郎、果心居士、飛毛腿加藤。果心居士與飛毛腿加藤,主要以其精湛忍術聞名後世;但是史實或是野史記錄中,卻完全沒有留下風魔小太郎自身會耍弄幻術、忍術之說。由此看來,他應該是戰國大名(諸侯)之一北條軍團的傭兵隊長。 「風魔小太郎」(Hu-ma Kotarou)是世襲稱呼,青史名留的是第五代小太郎。戰記《北條五代記》中,有一段描述風魔容貌的記錄:「身高二公尺以上,手足銅筋鐵骨,週身肉瘤纍 纍,努睛突眼,黑髭下口似血盆,有四根獠牙。貌如南極仙翁,鼻如懸膽。音聲如鐘,可傳達至五公里方圓之外;壓低聲音時,低啞裂帛。」 形容得好像是妖怪一般。不過,此記述卻令後人猜測風魔一族祖先可能不是日本人。最有力的說法是,他們很可能是俄國哥薩克騎兵隊民族譜系,於古代伴隨馬匹渡 海過來,集體定居在神奈川縣小田原西方金時山中的風間谷,也正是「箱根道」(古道)要隘附近。由於騎馬技術出類拔萃,北條早雲(後北條第一代)便將他們一 族二百多人編入北條軍團之內。 第五代小太郎的主君是第三代小田原城主北條氏康,氏康生前似乎與小太郎有過口頭約定,說好日後將提拔風魔一族為家臣。事實上,北條家臣中有威權勢力的武 將,都是早期臣服於初代城主早雲膝下的海盜。小太郎渴望自山寇身份晉級為武士身份,也是人之常情,當然會拚生盡死地編練手下。沒想到氏康於57歲早逝,小 太郎只能苦笑著自我安慰說:「上了氏康主君的大當了!」那以後,他便不再冀望能夠飛黃騰達,轉臉將人生喜悅寄情在指揮行動如疾風迅雷般部隊之上。主君換成 第四代氏政、第五代氏直時,小太郎依舊為北條家東討西征。我想,這時,他的目的很可能已經不再是「盡忠」,而是每次奇襲、夜襲成功之後的快感吧。 風魔一族最大的戰績是1581年的「浮島之原戰役」。當時,武田信玄的兒子勝賴,勢力已經日薄西山,為了起死回生,率領大軍布陣在伊豆浮島之原上(靜岡縣東部);北條氏直則布陣在初音之原上,雙方隔著一道黃瀨川(現靜岡縣沼津市狩野川)。 話說回來,當時武士們逢野戰時,最討厭雨天。一下雨,綁在小腿甲冑上的布條會吸水,加重重量。身上的甲冑內部皮製品,也會因汗水、雨水交加,而發出一股衝 鼻惡臭。等天氣放晴曬這些甲冑時,一些皮製品都會收縮變形。如果接連幾日都是雨天,不但身上甲冑溼潮不堪,刀、箭、長矛等鐵製品,也會生銹。火藥更是派不 上用場,火繩槍全部作廢。總之,武士們野戰時,非常嫌棄雨天。實際作戰時,也通常是下馬徒步,手持武器與敵方短兵相接。 風魔一族的作戰方式,卻是晴、雨通通包辦。而且是全體部隊騎在馬上,一窩蜂衝進敵方陣地,進行搶掠。食糧、武器、馬匹、人……什麼都搶。撤退時一定在敵方陣地中放火。搶奪馬匹時,人緊貼在馬的側腹,敵方看不到馬背上有人,也就無法做出射箭等攻擊行動。 時代再回溯到1581年秋季。隔著一道大河川,武田軍團與北條軍團對峙著。風魔一族每晚放出一群馬背上坐著稻草人的馬匹,衝進武田陣地攪亂。起初,武田軍 團以為是真正的奇襲,個個認真迎戰。次數一多,武田軍團便放鬆警戒,這時,風魔小太郎才率領真正部隊,進行奇襲。結果當然是每戰必勝。武田軍團受不了這種 夜襲,每天夜晚戰戰兢兢,無法高枕而眠。搞到最後,竟然在某天夜晚君臣、父子自相殘殺,天亮後,才發現闖下天大大禍。 由於醜態百出,有些武將甚至想切腹雪恥。 「要切腹的話,我們不如去斬風魔的頭顱!只要不怕死,一定可以成功。那小子聽說是個彪形大漢,有獠牙,我們絕對不會認錯人。」 「你看過那小子的真面目?」 「沒有,但是聽說是個妖怪。」 十幾個武田軍團武將,商量好之後,當天夜晚,埋伏在風魔一族夜襲途徑。待風魔一族夜襲成功四散撤退時,順利地混進隊伍末尾。 風魔一族聚集在河灘,燃起篝火,全體坐成一個圓圈陣容。圓圈中央有個老人坐在岩石上。混進風魔部隊中的武田武將,暗道:「難道那個老人就是風魔小太郎?」可是對方沒有獠牙,體型也不是什麼彪形大漢,怎麼辦?武田武將們拚命搜尋符合他們印象中的頭目人物。 突然,風魔隊長們大聲下令: 「風!」 圍成圓圈的全體人員同時站了起來。 又一聲: 「雲!」 除了武田武將們愣在原地不知所措以外,全體人員又同時坐下了。 這是風魔一族每次夜襲歸來之後,為了探索混進部隊中的間諜,事前策劃出的暗號習慣。武田武將們的下場,當然不用我多說了。至於暗號,是否真是「風」與「雲」?我則不敢拍胸保證,應該每次都會有變化吧?! 1590年,豐臣秀吉帶領21萬大軍,包圍小田原城時,風魔一族只能作壁上觀,根本無法參戰。面對豐臣秀吉的21萬大軍,二百多人的騎馬部隊去夜襲的話,等於是以卵擊石,自討沒趣。風魔小太郎的時代也在此閉幕了。 風魔一族的下場呢?據說在豐臣秀吉平定天下之後,轉移陣地到德川家康的領地江戶內,變成唯恐天下不亂的盜賊。同一個時期,武田軍團的忍者集團也失去主君,漂泊到江戶,兩個集團就在江戶內爭權奪利起來。 德川家康忍無可忍,終於下令懸賞緝拿在江戶為非作歹的兩個集團。結果風魔一族與武田忍者們,竟然互相檢舉告密,最後全部被捕入獄。稱霸一時的第五代小太郎,也於1603年被處刑,風魔一族於是滅絕了。 不過,風魔一族倖存者中,也有日後功成名就的人。一是庄司甚內,另一則是鳶澤甚內。庄司在開發途中的江戶市內,發現到處可見私娼出沒,便將這些私娼匯聚一 堂,開設了吉原妓院區,並於1617年向幕府申請執照,成為公認妓院區吉原町的總掌管。當然,背地裡是幕府警察的協助者,專門偵察在吉原出入的可疑人物。 另一個鳶澤甚內,表面上是做買賣贓品生意,暗地其實也是盜賊之一。後來成為幕府密探,專門搜捕來買賣贓品的盜賊。幕府看他功績不錯,便授予他買賣二手貨衣服的壟斷權。這個時代,二手貨衣服是貴重物品,其中當然有贓品。於是服飾店也成為幕府偵緝盜賊的據點之一。 風魔一族除了小太郎之外,在野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上述那兩個甚內,其他人,則就不得而知了。 果心居士的幻術 某夜,松永彈正呼喚果心居士道: 「我經歷過十數次南征北戰,每次都出生入死,卻從來沒有遭遇過令我魂不附體的經驗。你用你的妖術讓我見識一下何謂嚇破膽子的滋味吧。」 果心點頭答應。有一會兒,雙方默默無言相對而坐。冷不防,果心起身步下庭院。只見庭院突然風颯颯兮木蕭蕭,烏雲遮住了原本如水的月光。庭院漆黑一片,濛濛細雨下將起來。 同時,彈正眼前出現一個人影。那是個美麗文雅的女人,幾束絲髮披掛在側頰上。女人開口: 「夫君,您今晚想必是百無聊賴吧?」 彈正回過神來,才察覺眼前的女人正是數年前已經過世的愛妾。彈正氣喘如牛,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忙高喚: 「果心!行了!行了!」 彈正呼畢,果心已然端正坐在眼前。(以上典故出自江戶時代1670年刊行之《醍醐隨筆》) 一般說來,無論處於哪一個時代,身為忍者、隱士身份的人,後人通常無從追究他們的身世與真實姓名。果心居士之所以會在各種江戶時代隨筆書籍中,留 下他的事蹟與軼聞,乃在於他並非伊賀或是甲賀一族人,而是奈良興福寺僧侶之一。寺廟僧侶精通文墨,也必須代代記錄下有關施主與寺廟的一切瑣事。因此興福寺 古文備忘錄中,便有果心居士的傳聞記載。 果心居士的幻術與當時日本忍術迥然不同。他似乎能蠱惑人心,最初魘魅附體的人,正是與北條早雲、齋藤道三並列為「戰國三梟雄」的松永彈正(又名松永久 秀)。松永彈正原本是統一大阪、奈良、京都、四國那一帶領地之戰國大名三好常慶的首要家臣,顯露頭角之後,不但勸誘三好常慶篡奪主君權位,更是直接下手殘 殺室町幕府將軍的首謀,日後又成為京都幕府執政掌權者。此三者正是戰國時代倫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弱肉強食」的始作俑者。而松永彈正的幕後主宰人 物,據說正是果心居士。 果心居士本身毫無定天下的企圖,身份不是武將,也非類似伊賀與甲賀那般拿人家俸銀的忍者團體份子之一,可以說是單槍匹馬、獨來獨往的隱士。他似乎偏愛左道 旁門的叛逆者,對於當時一些缺乏實力,蒙昧執迷於名門世家聲望的貴族子弟,則視如敝屣。可是,又不肯臣服於真正有實力統一天下的霸者。 話說織田信長掃平了松永彈正一派叛徒之後,聽說果心居士手中有一幅著名佛教繪畫「地獄變相圖」(小粟宗丹畫),便命令手下去竊取。家臣們在進呈繪畫之前, 當然親眼鑑定過繪畫真偽,不料當信長眉飛色舞地展開捲軸時,竟發現圖案已經化為一張白紙。信長勃然大怒,耳畔彷彿傳來果心居士的嘲弄聲: 「就算是你目前天下無敵,日下無雙,你所奪得的權力與地位不過是浮雲富貴爾爾。對於你這種狂妄自大的人,希世之珍也等同廢紙。」 這大概正是果心居士冷眼旁觀時勢潮流的人生觀吧。 果心居士的第二個犧牲者是奈良城主筒井順慶。筒井順慶是興福寺僧兵棟樑,於松永彈正死後,榮任奈良城主。織田信長圍剿伊賀總據點時,筒井順慶也是率兵圍攻 伊賀的武將之一。不巧的是,果心居士此刻正在伊賀蟄居,是伊賀上忍百地丹波家的「客忍」(非忍者身份,但凡具有特殊能力的隱士、僧侶等人士,均可到伊賀、 甲賀等地當「客忍」)。 在信長的「不論百姓、飛禽走獸,通通趕盡殺絕」命令之下,果心居士即使身懷幻術,也無力獨自突圍而去。於是果心居士只得與筒井順慶交換了條件:如果放他一馬,他願意洩露伊賀山城防守兵力最薄弱的地理位置。 這個機緣,令筒井順慶與果心居士結下一條紅線。而這條紅線又不知怎麼回事,竟牽繫到明智光秀身上。據說,在幕後操縱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叛變,篡弒織田信長的也是果心居士。 明智光秀得逞之後,回到京都忙著做掌握政權的事前準備。照理說,他應該忙得力力碌碌才對,卻特意抽空於某天盛情款待了果心居士。辭去時,果心居士為了表達謝意,施展了一招幻術。 宴席旁有一扇八疊屏風,上面畫有「近江八景」(滋賀縣琵琶湖名勝八景),其中一疊遠景中有一艘小舟,小舟上坐著一個划槳男人。果心居士喃喃唸了咒語,屏風上的小舟開始滑行起來,徐徐地挨近所有宴客眼前。湖水也自屏風中溢出,不一忽兒,宴席上已浸滿了水。 果心居士跨上浮在宴席上的小舟,泰然自若地向眾賓客告別,之後划著小舟漸行漸遠。正當眾人眼睜睜望著果心居士隨著小舟消失在屏風上時,宴席又恢復了原狀, 毫無一絲異樣痕跡。當時自以為奪得天下的明智光秀,必定看得目瞪口呆。或許,這也是以藝業為生的果心居士,故意嘲弄「天下人」的慣用把戲吧。 豐臣秀吉聽聞主君織田信長斃命之訊後,連滾帶爬地率領大軍從戰場趕回來。筒井順慶本來是站在明智光秀這一方的,但是果心居士卻看在他曾經於伊賀圍剿之際救 過自己性命的份上,遂忠告他:「光秀活不了幾天,你還是乖乖回巢吧。」結果事實上正如果心居士所預言一般,光秀只當了十二天皇帝。 為什麼果心居士能夠預見未來?也能夠施展上述那些幻術?很顯然的,那些幻術類似現代催眠術或是魔術,但是絕對與當時的日本忍術大相逕庭。查了許多資料,我個人是認為,司馬遼太郎的忍者短篇小說集《果心居士的幻術》中,所描寫的「果心居士」可能最接近史實。 司馬遼太郎向來有「君子歷史小說家」之稱,意思是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換句話說,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都是根據史實改編而成,而非全然虛構劇情。那麼,果心居士是印度婆羅門教僧侶遺孤之說,也就比較接近真相。 據說,曾經有一艘外籍船漂流到三重縣熊野,船上有位印度婆羅門僧侶,上陸之後輾轉流落到興福寺。這位婆羅門僧侶無法歸國,只得皈依佛教,成為興福寺僧侶之一。臨死前,他向平日對他關懷備至的日本僧侶懺悔說道:我犯了女戒,對方是出入東大寺紙商女兒,也有一兒。 而江戶初期興福寺僧侶所留傳下的《外道逆風集》中,也有一段有關果心居士的記述:「果心,二十四,廢佛法歸外道。」所謂「外道」,在此處指的正是婆羅門 教。有邪教之意。這樣看來,果心居士廢佛法歸婆羅門教,或許其實是血脈在作怪?他一次又一次嘲弄統一天下的霸主,一意孤行,或許是身世背景所致? 1749年刊行的《虛實雜談集》中,有一段果心居士最後施展幻術的記錄。對手也是天下霸主豐臣秀吉。 話說太閤秀吉召見果心時,果心在眾目睽睽之下,於一個大香爐內接二連三拋進焚香。片刻,煙幕中出現一個燐光閃爍的女人。眾家臣不知道那女人是何方人物,秀 吉卻心裡有數,大呼:「邪魔外道!抓來砍頭!」沒想到被囚禁在監獄中的果心,竟然化身為老鼠,逃之夭夭了。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中,是說:筒井順慶當時也帶來 一位幻術師,就在眾家臣眼光都注目在燐光女人身影之際,那位幻術師視破果心的法術,在距離宴席有一段距離的倉庫中,當場斬死了果心居士。至於那個女鬼,似 乎是豐臣秀吉年輕時,在某次野戰中所姦殺的女人。 果心居士的下場,哪一種說法比較正確?我也不敢妄下斷語。只是,1648年刊行的《古老茶話》之中,出現一段「慶長十七年七月(1612年),德川家康召見因果居士。居士說,往昔曾拜見過家康神君。家康公問其幾歲了?隱士曰,八十八歲也。」 1612年,德川家康剛好是七十歲,已經將幕府將軍之位讓給第二代秀忠,隱居在駿府(現靜岡縣靜岡市)。依年齡來看,這位「因果居士」很可能是果心居士。否則,德川家康怎麼可能會沒來由召見一位無名隱士呢?不過,這也只是我個人的猜想而已。 飛簷走壁的加藤 比照舊時藩國地圖與現代地圖,可知,日本戰國時代中期,散佈在全國各地傲視群雄、不可一世的大名,大致如下:關東以北的東日本,是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北 條氏康;關東以南的中部日本,則是朝倉義景、今川義元;至於京都、大阪以西(包括四國、九州)的西日本,便是尼子經久、毛利元就、大友宗麟、島津義久、長 曾我部元親等人。 其中,在東日本智均力敵、分庭抗禮的,正是有「甲州之虎」之稱的武田信玄,與名聞遐邇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前者的勢力範圍,是今日的山梨縣那一帶;後 者的軍事領域,則是新潟縣那一帶。雙方勢不兩立,經年旌旗繽紛、戰鼓驚山,非得拼個你死我活不可。尤其是在京都幕府任命兩位霸者為關東「管領」(輔助將軍 執政的職位,相當於現代的縣長)後,全天下具有拿手武功的流浪武士,或是身懷特異幻術的隱士、忍者,紛紛聚集到此兩地來,企圖得到一虎一龍的權臣青睞,伺 機嶄露頭角。 卻說1560年盛夏某天,上杉謙信居城——新潟縣上越市春日山城——城下,一株松樹下圍著一群村民。人牆內中央有一頭牛、一個男人。男人風采類似武士,全身散發出風塵僕僕、疲累不堪的神色。若非腰際上交叉佩帶有代表武士身份的長短雙刀,否則同一般叫化子沒兩樣。 男人口中喃喃唸著各種開場白,間接不時加入一些咒文,之後,低聲喝道: 「看好!現在開始,我要吞下這頭牛!」 在場所有看官,皆無言地點頭。 「看著我的雙眼!」 村民們情不自禁被男人那銳利眼神所吸引。看著看著,男人的眼睛越來越大,似乎要將眾人吞噬進去一般。男人牽著牛鼻,逐步往後退。他身後的人群,也逐步為他開出一條路。最後,人群變成一排橫列,聚精會神地看著男人與牛。 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男人開始表演「吞牛術」。在村民眼中看來,那麼一頭龐大的牛,先是後足不見了,再是牛身不見了,接著是前足、牛頸、牛頭不見了,最後,男人口中只剩下牛角與牛鼻。 眾人看得呆若木雞,瞠目結舌。冷不防,頂上傳來一聲叫喚: 「騙人!騙人!那傢伙只是趴在牛背上!他根本沒在吞什麼牛,你們不要受騙了!」 村民們這才如夢初醒,定神細看。果然不錯,男人只是趴在牛背上而已。 男人抬眼瞧了一下頭上松樹。原來,松樹枝頭上,坐著一個行商,正在哈哈大笑,幸災樂禍。 「各位看官,既然法術破了,在下再來一招『開花術』吧。」 男人從懷中取出一粒牽牛花種籽,擱在手心上,繼而拔出腰際短刀,在地面挖了一個洞,鄭重其事地埋下種籽。之後,卸下身上的斗篷,蓋在種籽上。 「看著!要開始萌芽了!」 村民瞪大雙眼,凝視著斗篷。男人掀開斗篷,土中果然已經冒出兩片牽牛花嫩葉。男人時時抖動斗篷,掀來覆去之際,牽牛花逐漸伸長莖子,纏繞上松樹。不一忽兒,莖上長出花蕾,頂端開出一朵大紅花。 「花開必謝,在此徒費工夫等花謝,不如先摘下。」 男人道畢,抽出長刀,快如閃電般斬下紅花。咚的一聲,紅花掉落在村民眼前。與此同時,纏繞在松樹上的花莖也消失了。頓時,松樹下歡聲雷動,掌聲四起。男人 牽著牛,冷笑一聲,揚長而去。待村民收回視線,回到地面上的紅花時,才猛然驚覺,原來,那朵紅花,竟是原本坐在松樹枝頭上商人的頭顱。眾人當下抱頭鼠竄, 倉惶而逃。 男人,正是有「飛加藤」(Tobi Katou)之稱的加藤段藏(Katou Danzou)。而這一年,也是織田信長率領二千騎兵,在「桶狹間」擊破擁有四萬大軍的今川義元,初露鋒芒,步上統一天下大道之年。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某家臣,聽聞加藤風聲,立即向主君報告了此事。這在戰國時代是家常便飯。當時,隱士或某些窮途落魄的武士,通常利用這種方法露才揚 己,再靜待當地掌權者派人前來迎接。謙信聽後,深感興趣。當時年僅二十三歲的謙信,雖非出家人,卻為了達成統一天下的夙願,剃髮、穿僧衣、吃素、避色如避 讎,過著克己自制的生活。 會面當日,謙信問加藤: 「可有名字?」 「忍者向來沒有名字,請殿下賜名。」 「中意了,當然會給你取名。聽說你會使邪術,你的法術,對戰略有用武之地嗎?」 「那當然不在話下。殿下可想看看敵方的城堡內部?」 「廢話!事前能夠得知敵陣陣容,自當不戰而勝。」 「在下可以自由自在出入任何城堡與宅邸。」 於是,謙信命令加藤於翌日夜晚潛入居家臣之首的直江兼續宅邸,竊取一把寶刀。寶刀是謙信當場遞給直江兼續的。 當晚,直江兼續宅邸戒備森嚴,裡院又養有兩頭猛犬,罕得有忍者能夠潛進去。直江兼續退城後,當天立即發令,召集附近所有家臣,聚集到宅邸來。加藤化裝為家 臣之一的侍兵,傍晚便從正門堂而皇之地潛進去了。由於約定時日是翌日夜晚,眾家臣的注意力均集中在翌日夜晚,但是,身為忍者的加藤,怎麼可能守約?他正是 趁著眾家臣率領侍兵紛紛聚集到直江兼續宅邸,亂成一團那空隙,潛進去的。 翌日,宅邸內如臨大敵,擱置寶刀的房間四周,更是有如銅牆鐵壁,連房內天花板上都派有忍者潛伏著。加藤先用塗有毒藥的肉塊,毒死猛犬,再潛入婢女房間,背著一個熟睡的小婢女,逃之夭夭。 小婢女是加藤成功潛入宅邸的證據,至於那把寶刀,則在直江兼續退城回家途中,被加藤掉包了。因此,加藤根本不用刻意潛入壁壘森嚴的房間內,去竊取寶刀。根 據古書記載,謙信當時真的守約,將加藤列為「講師」之一,以便可以隨時召喚加藤入城,聽加藤陳述諸國地理風俗見聞。不過,第五天,謙信便後悔了。萬一,日 後加藤企圖謀反,與敵方通風,自己的性命不是很難保?第九夜,謙信終於決定毒殺加藤。第十天,加藤進城後,當然察覺出謙信的意圖,利用催眠術,迷惑在場的 眾家臣與暗殺者,保住了性命。 事與願違的加藤,逃到謙信的宿敵——「甲州之虎」武田信玄居城城下(山梨縣甲府市)。這回,測試加藤功夫的,是管理武田忍者集團,並兼具信玄軍師身份的山本勘助。武田忍者集團有不少會施行幻術的高手,山本勘助當然不可能當下便將加藤推薦給主君。 山本勘助命令手下,在五公尺高的宅邸圍牆內,舖上一層荊棘。傍晚時分,勘助帶領加藤來到圍牆外,叫他飛越圍牆。此時,信玄躲在圍牆內院子樹蔭,觀看測試結果。院子內也擠滿了眾多看戲的家臣。 在勘助的示意下,加藤輕而易舉地騰空飛起。按照勘助的計畫來講,加藤應該會落在荊棘上,就算人不重傷,也會刺傷雙腳。萬萬沒想到,加藤在落地之前,察覺到地面上的荊棘,竟然凌空又飛回原地。這一招,令看戲的家臣們讚不絕口。 勘助問信玄,是否要將加藤列入臣下之一?信玄回說:「斬掉!」 1869年刊行的《名將言行錄》中,記載著信玄當時為何下令斬掉加藤的理由:「那種異乎尋常的功夫,將來很可能成為葬送武田家的武器,現在除掉比較安 全。」結果,老謀深算的勘助,宴請了加藤,席間不時給加藤戴高帽子。加藤以為可以如願以償,成為武田家家臣之一,疏神之下,多喝了幾杯酒,就那樣被勘助事 先安排好的刺客給暗殺掉了。 我想,如果加藤在察覺到圍牆內設有暗計時,故意落到荊棘上,惹來眾家臣的奚落與譏笑,是不是會比較容易得到眾人的信賴?至少,不會引起信玄的戒心吧。不 過,當時那個時代,任何大名武將都將手下的忍者集團組織化了,他們需求的是有能力指揮集團的人物,而非個人力量。這麼說來,偏離忍者正道的加藤,即便不是 死在勘助手上,遲早也會遭受暗殺命運?忍者,的確不能太引人注目,否則,不但會失去信賴,更會有性命之憂。

李易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